2017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12.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中國通脹威脅基本消除 未來更多考慮防止通縮。從去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主要是反通脹,中國政府成功地控制住了通貨膨脹。同時我們也有很多控制通貨緊縮的經驗。目前情況來看,整個通貨膨脹的壓力在迅速減退,通貨膨脹的威脅已經基本消除。我國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的政策考慮中,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是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止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合理增加貨幣信貸供應,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13.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新增投資用于環境建設會促進節能減排,有利與建設生態文明。國家安排了相當一部分的投資用于環境的建設,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污水管網的建設,安排了50億元的投資。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安排了10億元的投資。此外,在十大節能工程、循環經濟和重點流域的工業污染治理方面還特別安排了25億元的投資。所以,新增投資中,直接用于增加能耗的內容并不多。相反,有相當大量的投資用于節能減排,對完成節能減排的任務會起到一個加快和促進的作用。14.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資本流動高度全球化的要求。是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需要。 由美國次貸危機演化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前景尚不明朗。在資本流動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作為世界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15.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表明“保增長”是宏觀經濟政策首要任務。針對我國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問題,總理日前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閉幕后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國已經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把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時兼顧抑制通貨膨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可以用“復雜多變”來概括。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上半年能源、糧食等價格接連創歷史新高,使我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落,但美國次貸危機深度蔓延,進而演化成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從國內經濟運行來看,上半年突如其來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沖擊,物價的持續上漲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到了下半年,價格上漲的壓力有所緩解,但一些地區和行業增速出現回落,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持續波動和低迷,金融領域的隱患也不容忽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面臨嚴峻挑戰。前3個季度,我國經濟實現了9.9%的較快增長,這一增速明顯快于同期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也高于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平均增速,但放緩的趨勢日益明顯,特別是第三季度增速降到了9%,增速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增速面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在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逐月回落、控制通脹取得顯著成效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從“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從“從緊”轉為“適度寬松”,就是要以提振內需彌補外需的不足,防止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兩年多時間內約4萬億元新安排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最為直接。 本輪宏觀調控,始于對近幾年經濟增長偏快趨勢的控制,今年以來經濟增長逐季放緩,有我國主動調控的因素,但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從“防過熱、防通脹”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了首要位置”,充分體現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也顯示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