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國的國家制度
5.“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和我國的民族自治區的關系
(1)共同點:二者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2)區別:①設立的地區不同:特別行政區是在港、澳、臺地區設立的,而民族自治區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設立的。②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區有“一定的自治權”,而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③社會制度不同:前者堅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而后者則堅持社會主義制度。④解決的問題不同:前者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設立的,后者是為了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愿望而設立的。
6.全面理解依法治國要正確把握幾種關系
(1)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關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國的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的統一.更好地保證了黨對國家的領導。同時,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2)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的關系: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依法治國從根本上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
(3)依法治國與社會穩定的關系:它是維護社會穩定,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4)依法治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它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它的發展客觀上要求用法律來引導、規范、制約保障,依法治國才能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進行。
7.正確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是講立法上的平等,因為,我國的法律只反映和體現工人階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被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過程中不能對敵對分子講平等。否則,法律就不能成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定、保障改革開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執行過程中,對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隨 堂 筆 記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絕對的平均主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賦予一切人以平等地位,而平均主義則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別,在各方面實行絕對均等,這種主張是不切實際的。如,憲法規定,不滿18歲的公民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不等于說符合法定年齡的公民與不足法定年齡的公民之間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參與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為能力。
(3)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反對一切特權。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說明,法律面前沒有特殊的公民。官官相護,徇私枉法者最終要受到法律的處罰。
(4)我國憲法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規定,是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權利的平等,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如,由于種種原因,在我國,男女之間、民族之間還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要消滅這種不平等,不僅需要運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物質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