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第二課 探索規律 實事求是
第一節 物質運動及其規律性
第一框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a)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運動、靜止的概念;一切事物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的基本觀點;從具體事例歸納出一般哲學觀點的概括能力,正反兩方面的辯證分析能力,判斷正誤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在教學模式上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推理法,舉例法和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運動觀。
二、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教材內容,上網查找與本課有關的資料;收集家庭照片,找到爸爸媽媽童年,青年和中年時候的照片。
2.教師準備:布置預習任務;制作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材料】汶川地震圖片(參見附件1)
師:大家知道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嗎?
生:略
師:地震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
【多媒體出示材料】構造地震圖片
師: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上千差萬別的各種事物無不處在運動變化之中,只不過有些事物的運動變化比較明顯,人們可以直接感覺到;有些事物的變化比較緩慢或者由于觀察條件所限,人們不容易察覺到。物質本質上是以運動的方式存在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運動。
1、運動的定義
【多媒體出示材料】六大板塊漂移運動示意圖(參見附件2)
師:板塊漂移運動始于一億八千萬年前。觀測數據說明,大西洋每年擴大1厘米,每年每個板塊都要磨掉6厘米。雖然我們感受不到六大板塊的運動,但是它的確一直處于運動變化之中。
師:那么,我們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運動的定義:我們哲學上所講的運動,就是指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
2、運動的形式
【多媒體出示材料】北斗七星的變化圖(附件中有flash)
【多媒體出示材料】上海人民廣場今昔對比
【多媒體出示材料】大腦神經圖(參見附件3)
【多媒體出示材料】細胞分裂圖(參見附件4)
師:從上面的這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運動有哪些形式?
【學生討論】:略
【師生共同歸納】運動的各種形式
機械運動:客觀物體的位置移動
物理運動:熱,光,電磁以及原子內部基本粒子的運動和變化
化學運動:物質的化合分解等變化
生物運動:生物遺傳變異,新陳代謝
社會運動:人類社會從簡單和低級向復雜和高級階段的發展
思維運動:人腦能動的獲取信息并進行處理的過程
3、運動和物質不可分離
師:這些運動形式的存在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
生:略
【老師歸納】從物體位置的移動到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由生命體的新陳代謝到社會更替,從宏觀到微觀,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萬事萬物都在運動。物質離不開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
師:各種具體運動形式的主體到底是什么?
生:略
【師生共同歸納】機械運動的主體是客觀物體,物理運動的主體是光、熱、電子等,化學運動的主體是原子、離子等,生物運動的主體是生命體,社會運動的主體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思維運動的主體是人腦。這說明運動也離不開物質。沒有脫離物質的純粹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