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烏魯木齊“7•5”事件 加強民族團結
5.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是使宗教成為個人的私事。(2)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把信教群眾和和不信教群眾團結起來,共同服務于現代化建設。(3)國家依法保護正常宗教活動(4)宗教活動必須在法律、政策范圍內進行,與行政、教育司法相分離。(5)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6)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之所以能夠適應,在于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7)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第一,符合宗教自身規律和特點。第二,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第三,有利于團結信教群眾。(8)我國實行和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著國家提倡宗教信仰。(9)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對封建迷信和邪教。
【典例精析】
(09全國ii卷3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國務院公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
①是該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
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
③有權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項“最高權力機關”說法錯誤;④項“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說法也錯誤。
(09福建卷28)自1996年福建省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對口扶貧協作關系以來,閩寧之間實現了從政府援助到社會幫扶,再到產業及人才技術的交流合作等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協作。閩寧協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b.消除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和隔間
c.解決東西部教育科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d.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榮
【答案】d
【解析】a項夸大了“閩寧協作”的意義,并且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已經建立起來;b項說法中“消除”一詞太絕對;“閩寧協作”是全方位的,教育科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c項說法不符合題目設問要求;“閩寧協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雙方的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故d項正確。要注意設問的限定信息“主要目的”。
(09海南卷13)自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以來,國家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源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適當增加國家投資比重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比重,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國家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因為
①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②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③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