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學案與測評復習
【答案】(1)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區文化有明顯的區域特征。②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其精華,也有不足。③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和交融。不同區域文化影響著區域發展模式。(10分)
(2)①要正確對待本區域和其他區域文化,既要看到各自長處,也要看到各自短處,揚長避短。②要與其他區域的文化和諧相處;同時加強相互交流、借鑒、吸收、取長補短。(10分)
第五課
1. a 【解析】②的說法錯誤,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④不符合題意。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
2. d 【解析】“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充分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平等交流,d項符合題意。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都可為我所用,a說法太絕對;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b錯誤;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c錯誤。
3. a 【解析】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觀點錯誤,用排除法可以選a。
4. b 【解析】c說法錯在“趨同”上。a、d說的是文化創新的途徑,不符合題意。
5. a 【解析】注意題干中的“生動實踐”,為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舞臺和豐富素材,說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a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
6. d 【解析】此題通過展示亞運會的吉祥物、圖標,見證了文化創新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同時又是對亞運精神的融入,做到了博采眾長,故答案為d。a脫離題干。文化發展需要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排除b。對傳統文化應該批判繼承,排除c。
7. d 【解析】④錯誤,現在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8. b 【解析】②錯誤,文化創作的靈感來自社會實踐,而不是創作者的聰明才智。
9. d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知識間關系的把握。“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這兩種態度的共同錯誤在于沒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都違背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原則。
10. d 【解析】《印象大紅袍》以現代演繹技術,體現了傳統的歷史、民俗,以及茶文化,可見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了文化的創新,故答案為d。
11.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化創新的途徑,材料中強調創新要有本民族的靈魂,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推陳出新,a、c、d不合題意。
12. c 【解析】題干材料主要強調我們繼承傳統文化時要堅持正確方向,反對任何形式的“惡搞”,c符合題意。a、b、d都不對。
13. a 【解析】材料強調的是用“綠色掃墓”取代傳統陋習,a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正確,但沒有反映材料的主要意思。
14. d 【解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排除①。文化交流的目的是發展本民族文化,而不能徹底改造本民族文化,排除④。
15. c 【解析】①說法本身不對,②③④符合要求,應選c。
16. 【解析】第(1)問,主要考查了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辦好展覽,實際上就是在考查如何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要想讓世界接受中華文化,首先必須認同中華文化,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個性。同時著眼于世界文化的共性,推出能夠為其他民族所接受的中華文化。其次要端正態度,貫徹一律平等的原則。每個公民更要認識到自身的使命,做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第(2)問,主要考查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立足繼承與發展,明確態度。要想使傳統文化成為當代資源,還必須通過創新發展傳統文化,同時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更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