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學案與測評復習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基礎。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 )
①文化創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 ②文化創作的靈感最終來自社會實踐和創作者的聰明才智 ③文化創作的動力來自社會實踐 ④社會實踐是產生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要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必須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這兩種態度的共同錯誤在于( )
a. 否定了傳統文化鮮明的民族性
b. 違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c. 否定了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
d. 違背了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
10. (•福州模擬)《印象大紅袍》以其獨特的創意、新穎的演出方式和現代演藝技術,展現了武夷山的歷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印象大紅袍》的成功主要在于( )
a. 廣泛運用了大眾傳媒手段
b. 充分尊重了文化的多樣性
c. 大量吸收了民間文化資源
d. 正確處理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11. 沒有本民族的靈魂又何來創新?經典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娛樂大片,除了名字與原著相同之外,其他都改得面目全非了,這算是創新嗎?當下,最重要的是讓中國人都熱愛和熟悉自己的傳統文化,而并非無厘頭的創新。網友的觀點表明( )
a. 創新要立足于社會實踐
b. 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c. 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d. 創新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12. 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在國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中國一些專家學者卻在肆意“惡搞”。“惡搞”中國文化給世界帶去的是對優秀文化認同秩序的破壞,給中國留下的是國家“軟實力”的“硬傷”。這告訴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應該( )
a.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b. 摒棄傳統文化,積極創新
c. 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d. 賦予傳統文化時代精神
13. “送您一枝鮮花,請把火種留下。”XX年清明節,許多地方的市民以鮮花和植樹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墳燒紙、燒香、燒花圈等陳規陋習。各地政府表示應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讓“綠色掃墓”取代傳統陋習。這說明( )
a. 文化創新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
b. 傳統習俗是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c. 陳規陋習是阻礙社會進步的落后文化
d. 文化創新必須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14. (•杭州模擬)XX年12月13日,兩岸四地文化傳媒發展論壇在澳門舉行。探討以澳門為平臺,加強與中國臺灣的文化交流和媒體合作,謀求四地文化互融、媒體交流創新。這啟示我們要實現兩岸四地的文化發展必須( )
①重視科學技術在文化發展中的基礎作用 ②加強文化交流,做到博采眾長 ③克服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 ④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徹底改造本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XX年5月29日,在“越南第二屆國際兒童藝術節”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推出了兒童舞臺劇《十二生肖》,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為核心內容,以國際化的舞臺語為表達方式,以環境保護為主題,演繹了國際現代藝術概念與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最完美融合。從文化創新的角度看,給我們的啟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