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寶雞市高三各科教學質量檢測試卷(二)分析2
5、關注時代與社會,體現史學的人文性。試題適度關注時代主題與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做到了學科特點和時代特征有機結合,科學性與人文性相得益彰。如選擇題中的倫理道德建設、“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蘇聯工業化政策、關稅與貿易問題等,還有非選擇題中的關于民主政治建設、實施青苗法的啟示等都體現了時代特色。 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1.選擇題 選擇題有12道題目,即24—35題。中外歷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模塊考點分布合理。以抽樣200人(b卷)為例,可以看到選擇題各題的正確率是: 題號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d c b a d b a d c c b 正確率% 56.1 47.2 76.5 69.6 75.2 20.6 48.2 59.0 69.6 34.4 37.5 78.8 從上述情況可看出,這次檢測比“一檢”成績能好一些。學生有5道題目作答較好,即第26“孟子思想”題、第27“辮發之爭”題、第28“近代道德建設”題、第32 “資本積累”題、第35“世界貿易”題。第24、25、30、31題不夠理想,第29、33、34題難度相對較大,學生正確率較低。 24題考查南朝宋的商品經濟,25題考查宋代的行政體制特點。做好這兩道題題,學生要能讀懂材料,要具備“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讀懂材料獲取信息看文言文功底,部分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理解有誤,對有關歷史時期特征的把握也不準確。 30題屬于計量史學題,考查19世紀50年代末中國經濟特征,命題立意是讓學生告別僵化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歷史事件把握特征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31題考查當代中國外交政策?疾閷W生理解調動歷史知識的能力。部分學生出現失誤在于對本知識點記憶不清、理解不到位。 29題綜合性較強,此題的特點是把歷史現象以圖表形式出現,較直觀地折射出歷史事件的本質,考查學生闡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難度較大。解題時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圖表數字變化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將其轉化為文字,再回歸課本尋求正確答案。此題實際上可以用排除的方法,分析那一選項內容不能從圖表中得出,將其排除即可。學生出錯的的主要原因是不會解讀圖表信息,不能區別圖表直觀信息與反映的本質的、內在的信息有何不同,對相關歷史知識理解不透徹。 33題是對達爾文主義的理解,把科技史與思想史、政治史結合起來,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考查方式靈活。許多學生答成“啟蒙思想的依據”,顯然對此知識沒有理解到位,做不到融會貫通,致使得分率低。 34題考查對蘇聯工業化政策的理解,但材料角度與教材表述不一致,給學生制造迷惑。實際上材料觀點與蘇聯工業化政策本質上并不矛盾。此題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許多學生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不到位,應變能力較差。 2、非選擇題 非選擇題為第40、41、43三道大題,其中第43題為三選一的選做題。根據抽樣200份試卷,從抽樣中可以看到ⅱ卷各題的難度是:題號
40
41
43(a)
43(b)
43(c)
分值
25
12
15
15
15
平均分
11.25
5.69
9
10.13
8.11
難度
0.45
0.47
0.60
0.68
0.54 具體分析如下: 第40題,本題是學科內綜合題,試題緊貼當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 這一社會熱點問題,以“妥協是民主本性的組成部分”角度切入,綜合考查了西方國家和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有關知識點。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透過所學歷史知識去思考社會生活中的深刻社會變革,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