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寶雞市高三各科教學質量檢測試卷(二)分析2
c題以赫德的海關人事行政管理為切入點,第一小題考查學生有效解讀信息和概括能力,大部分學生回答較好,此小題難度0.72。第二小題考查學生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與傳統的否定赫德的觀點不同,材料的角度較新,但許多學生對材料理解還不到位,不能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此小題難度0.33。 三、復習建議: 首先,回歸課本,夯實基礎。在第二輪復習中,繼續強化基礎知識復習,引導學生抓住教材,注重不同模塊知識點的縱橫聯系,構建通史知識體系,把握歷史階段特征。 其次,注重史料,培養能力。在復習中,要關注新課程高考命題趨勢,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重視史料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史料、獲取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掌握知識遷移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歷史學科素養。 第三,精煉習題,點撥思路。復習中要學練結合,精選習題,適時訓練,切合實際,加強學生史料閱讀和開放性試題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審題思路和必要的解題技巧。地理試題 一、命題思路和特點: 1、調整試題難度,增加基礎考查的分量,使之更加接近高考試題特點。本次試題難度相對一檢較為平和容易,難度系數有所降低。 2、重點考查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選擇題1、2題和36題,其應用的基本原理模型都來自課本,但是要求學生能在新的情景之下靈活應用所學原理和方法做出答案。1、2題的原理與一日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而不是太陽輻射最強的12時的原理一致;36題提供的是降水分布、礦產分布、人口分布的信息,這種自然和人文在空間布局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調水工程的實施,這種考查是完全符合課標的具體要求的。 3、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3、4題與目前的房價與地理位置聯系起來,5、6題是城市工程與生態文明城市的考查,選做題環境保護考查了熱門話題“pm2.5”,自然災害考查了云南XX年大滑坡,這些題目都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 4、突出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考查。本套試題涉及能源、水資源,城市建設,地球運動、地質構造、工農業生產等內容。 二、試卷分析: 一卷難度為0、67 ,二卷難度為0、71,全卷難度為0、69, 結合某區及某學校復習班學生答卷情況,將每個試題的做答做一下具體分析:
題號
難度系數
學生答題存在問題
1
0.1 沒有理解題意
2
0.8 對北半球地中海氣候掌握較好
3
0.8 對影響住宅區分布的因素掌握較好
4
0.75 個別學生對中心商務區沒有分析清楚
5
0.7 對于熱島效應的成因沒有看清
6
0.76 誤選成c郊區發展花卉、蔬菜
7
0.8 對河流補給掌握較好
8
0.7 對青藏高原高寒氣候理解不到位
9
0.4 對地球自轉的意義遺忘嚴重
10
0.7 把鐵礦誤看成巖漿巖
11
0.9 沒有仔細審題
36
0.71 學生存在的問題有:(1)語言敘述不規范準確。秘魯調水工程原因分析:一部分學生只籠統說出經濟,人口需求。沒有具體點明西部和東部差距。降水規律:一部分學生用左、右、上、下敘述,不能正確使用地理方位。(2)從圖中提取有效能力弱,概括總結能力差。降水量分布規律: “分布不均”這一得分點能答出的學生很少。(3)分析能力弱,知識遷移能力不足。厄爾尼諾現象對漁業產量影響,上升流成因分析不到位。許多學生對“富營養化現象”理解不到位,造成答題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