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風系與氣候
【設計思想】對照閱讀時,引導學生先找出5種氣候區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特點,再聯系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然后思考氣候成因。
【設計思想】教師利用ppt,將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及季節移動情形覆蓋到氣候分布圖中,讓學生觀察不同時間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情況,并從氣候特點出發思考氣候成因。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并完成表格內容。
氣候名稱 分布 所處主要氣壓帶、風帶 對氣候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 赤道低氣壓帶 上升氣流,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 回歸線附近大陸中西部 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北信風帶 下沉氣流,高溫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40°~60°大陸西岸 西風帶 來自海洋,溫和濕潤
地中海氣候 30°~40°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氣壓帶、
西風帶 夏季副高控制高溫少雨冬季西風影響溫和多雨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10°~20°之間 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 終年高溫,干濕季明顯
(三)課題結語,設置疑問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太陽輻射決定了全球的氣溫分布,行星風系則更多對全球降水產生影響。但是大家需要注意,我們在分析它們對氣候影響時,都只是考慮一個理想狀態,即地面性質均一。實際上,陸地表面海陸分布、地形等都會有差異,它們均會影響到氣候的形成。
下個課題學習前,留給大家一個問題:上海處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區,但是,上海與世界上其他處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區的氣候一樣嗎?
六、專家評析
分析行星風系與氣候,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本著從易到難、從局部到整體、從已知到未知的學習順序和過程進行設計。
氣壓帶、風帶對全球的降水的重大影響,是比較難與理解的內容,所以以教師講解為主,幫助學生將現象歸納。氣候類型的分布屬于新知識,于是采取以學生自學、分組討論為主的方法。為便于學生對氣候分布地區名稱的學習,建議教師提供世界地形和政區掛圖。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認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加深理解,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分析氣候類型。要求完成的表格,是從已學過的知識入手,提供學生一種思維的方法,便于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看到了氣候類型分布規律和分布特點,同時掌握了利用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中總結規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