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網絡教學設計
(3)虛擬性情境 (4)其它
2.學習情境設計
(1)真實性情境:優美自然景觀的視頻和遭破壞的惡劣環境的視頻。
(2)問題性情境:環境問題的表現:具體體現、原因;城鄉環境問題的區別、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環境問題的區別(視頻、圖片和文字)。
五、學習活動的組織
1.自主學習設計(打√并填寫相關內容)
類型:(1)拋錨式(√)
相應內容:人類與環境、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點。
使用資源:地理教材、媒體資源及其環境問題相關學習網站。
學生活動: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整理;問題發現與解答。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學習資源獲取路徑的指導;問題解答咨詢。
2.協作學習設計(打√并填寫相關內容)
類型:(1)伙伴(√)
相應內容:人類與環境、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點。
使用資源:地理教材;媒體資源;相關網站。
分組情況:全班分18小組、每3位學生為小組協同討論。 通過小組討論問題并發表論述。
教師活動:總結點評作品反饋學習問題
類型:(2)協同(√)
相應內容:從政治、歷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人定勝天”。
使用資源:地理教材;媒體資源;相關網站。
分組情況:全班分18小組、每組3位學生、全班協同討論。 通過協作討論區對學習問題發表論述。 歸納概括整理得出結論。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首先通過觀看“我是一只小小鳥”視頻導入,通過flash圖和學生一起分析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通過觀看“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視頻,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表現;通過“樹和生物”小課堂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森林對我們的重要性;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學會多方面的去分析問題;通過師生共同鞏固學習本節知識,之后由學生當場做“在線測試”;為了將所學的知識及時應用于實踐,由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對比福州出現的環境問題,在留言本中及時闡述自己的治理措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最后在觀看“我們美麗的福州”動畫中結束本節課。
六、學習評價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打√)
(1)堂上提問(√) 。2)書面練習 。3)達標測試
(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測試內容
(1)教師堂上提問:分析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關系、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及其具體體現、環境問題的分布特點?學生學習回答,教師總結概括,形成本課的主干知識內容和結構。
(2)教師組織學生課堂討論:“人定勝天”這一命題反映的是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請從政治、歷史、地理的角度,談談你對這一命題的認識。教師點評,反饋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
(3)教師組織學生當堂完成預先設計的題庫。
七、教學板書設計
8.1 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
一、人類與環境關系
1.環境自凈能力
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為原因
二、環境問題的表現
1.環境污染
2.生態破壞
三、環境問題的分布特點
1.城、鄉的差異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
3.環境問題的全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