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環》教案
【教師點評】臺風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處:(l)暴雨災害,(2)狂風災害,(3)臺風風暴潮災害,(4)帶來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緩解。
【引入新課】臺風為什么會帶來大量降水及暴雨災害?這與臺風輸送大量的水汽有關。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有關水循環的知識。
【板書】 一 、水循環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思考繪出地球上水循環的示意圖。請1—2名同學到黑板上繪圖,其他同學在坐位上自己繪圖。
【學生討論】同學們繪出的水循環示意圖是否正確、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環有哪些主要環節?
【板書】1.水循環的概念
【教師講解】地球上的水循環是指水在地理環境中空間位置的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運動形態和物理狀態的變化。
【放投影圖】或教師畫水循環示意圖。
【板書】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
【學生歸納】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
蒸發、植物蒸騰和蒸發、水汽輸送、
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
【學生討論】根據水循環發生的范圍可以把水循環分為哪幾類?分別說明其循環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學生探討歸納】:海陸間循環(也叫大循環),陸地水循環,海上水循環。
大循環:海洋水→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大海
陸地循環:陸地→蒸發(蒸騰)→降水
海上循環:海洋→蒸發→降水
【學生活動】
1.讀圖p59頁圖2-40,想一想,驅動水循環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大量砍伐樹木會對當地水循環帶來什么影響?
3.結合實例,說明人類活動主要對水循環的哪些環節產生影響。
【教師點評】 在太陽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陸地、海洋和大氣間通過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以固、液、氣三態的轉化形成了總量平衡的循環運動。
森林能涵養水源、增加蒸發和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促進水的良性循環,被稱為“綠色天然水庫”。大量砍伐樹木會破壞當地水的良性循環,使水資源減少或枯竭。
水循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巨大,人類目前只能以增加或減少地表蒸發、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調水等方式,去影響水循環的個別環節。
【教師提問】水循環這種規律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下面請同學們思考:我國許多地方修建水庫,以及“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解決什么問題,有何作用?
【教師歸納】修水庫,主要是解決水資源年內分配不均(季節變化大)的問題。水庫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從而調節河流水量的季節變化。
“南水北調”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黃濟青”、“引灤入津”、“引黃入晉”等,均屬跨流域調水工程,主要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地區分布)不均的問題。
【過渡】閱讀p60頁“黃河輸沙造陸”。
【教師提問】水循環有什么意義?
【板書】3.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學生討論】學生就近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發言。
【教師歸納】① 水循環既是物質流,又是能量流,它聯系了地球的各圈層。
② 水循環維護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滋潤土地,養育生命。
③ 水循環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塑造地表形態。
水循環的作用及其意義——概括起來有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