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環》教案
一是維護了全球水量平衡(通過各個環節,把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有機地聯系成為一個水循環系統,水在不斷地運動、轉化);
二是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水循環使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與海洋水之間相互交換轉化,促使水資源形成不斷更新的水循環系統);
三是使地球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
四是水循環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并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板書】(1)維護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
(3)使地球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
(4)水循環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并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教師提問】地球上的各種水體都處于不斷的循環運動中,在其運動過程中水的總量是否發生變化?這說明什么?
【學生討論】看書得出答案:全球總水量在長時間范圍內保持不變,說明整個水圈的水處于動態平衡狀態。
【教師提問】既然自然界中的水總處于動態平衡狀態,那么我們人類是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用水資源呢?
【學生討論】播放討論案例:
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我國的華北地區,水資源不足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例如,作為我國能源工業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人口密集、工業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為嚴重,有些工礦企業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產,甚至被迫停產。華北平原重要糧食產區之一的河北省,因為缺水,使糧食大幅度增產受到限制。首都北京的缺水情況也日益嚴重。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庫、官廳水庫的蓄水量均在減少;地下水的開采也越來越深。 我國水資源總量并不少,為什么北方地區卻嚴重缺水呢?
1991年,環境保護部門對全國大江大河總河長的4萬多千米河段進行了評價,發現大約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較差,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加劇了水資源危機的程度。
我市的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會產生怎樣的危害呢?
【學生集體討論】歸納出結論:如果人類不合理利用水資源,不顧水循環和平衡的原理,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枯竭。
【教師點評】①強調: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水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類取用水量超過了水資源更新的數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會造成了水資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護水資源。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過水的更新數量;二是保護水質,免受污染,這樣才能保證水資源的永續利用。②用數據說明水資源是有限的:水資源通過水循環得以更新,因此水資源可以永續利用,但是人類目前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資源是很少的(如下表)。
水量 水體類型 占全球水量
全球水量 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
(淡水+咸水) 100%
人類目前可利用的水資源 淡水 2.53%
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
淡水資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淺層地下水 十萬分之七
人類目前真正有效利用的
淡水資源 每年只有9000km3
水循環在總體上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雖然說水是潔凈的可再生資源,但是水循環過程在地
球表面各個區域又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有些地區淡水資源奇缺,我們必須很好地珍惜。
[學生活動]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目前,我國正在實施一項偉大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總體格局定為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從揚州附近的江都抽長江水,利用京杭運河及大致與其平行的河道作為主干線,逐級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決黃淮地區東部、山東、冀東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問題;中線從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點解決沿線城市用水并且兼顧農業和其他用水;西線從長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上游。主要解決西北干旱缺水問題。目前,東、中線工程實施方案基本敲定、整個工種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