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為什么說軍機處設置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
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堂教學】
[導入]
導入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要有目的、有意義。比如:
1、通過已有知識直接導入。可用表格將從秦到元的制度演變作一歸納總結: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演變
朝代實質
秦
漢
隋唐
宋
元
備注
君 權
與
相 權斗 爭
皇帝制度
皇位世襲
皇權至上
皇帝獨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漢承秦制
中朝與外朝
(決策、執行)
尚書臺
三省六部制
中書—決策
門下—審議
尚書—執行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二府三司制
中書門下
樞密院
三司
參知政事
一省二院制
中書省
樞密院
宣政院
君主專制
中 央與地 方斗爭
郡縣制
郡國制
削王國勢力
文臣為官(知州),
通判,
轉運使
行中書省,
路、府、州、
縣,宣慰司
中央集權
進程
建立
鞏固
完善
加強
新發展
通過表格分析,歸納總結從秦至元政治制度的特點、主要內容,探究其發展趨勢,在學會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導入新課,且在新課結束時將其補充完整,可做到前后呼應。
2、利用不同材料設問,增強學習興趣。如:利用《鳳陽花鼓》片段導入“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設問學生:“朱皇帝”是誰?安徽鳳陽自從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沒有呈現出富貴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樣的皇帝呢?他在政權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通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進入明朝的學習。
或者利用黃宗羲語“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設問:為什么黃宗羲說明朝沒有開明的統治,從朱元璋廢宰相開始呢?帶著疑問進入課堂。
[新課]
我認為本節教學可從最基本的三方面入手:是什么,為什么,還有什么。
1、是什么——明清兩朝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明朝:(1)廢除宰相制度——廢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
首先要明白明太祖為什么要廢宰相。可以針對此問題請學生結合教材知識思考得出結論——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驕恣擅權(直接原因);②相權過大,威脅皇權(根本原因)
有人認為明朝廢除宰相制度,是我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請學生討論、探究這一問題。
參考答案:首先,明朝因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權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紹)導致皇權與相權矛盾進一步激化。其次,胡惟庸擅權專恣成為明太祖加強皇權、廢除丞相的借口。胡惟庸被殺是加強皇權的必然結果。最后,宰相制度的廢除,標志著君主專制統治進一步加強。
設問:宰相制度的廢除帶來了怎樣的結果?
結果:①加強了皇權,君主專制達到新的高度;②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