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的史實,認識到這是中國專制時代晚期政治形態的新變化。
2. 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3. 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有關資料,逐步掌握閱讀歷史資料的方法。
2. 通過比較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掌握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材分析】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代罷中書省、廢除丞相,內閣制為中央輔政機構;清代雍正設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明清兩代,以六部為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皇權兼并了相權,使皇權發展到了頂峰,也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教學方式】
1. 依據課程標準,依托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增、取、舍和整合。
2. 對教材比較明晰敘述內容,可以略講,以學生閱讀為主。
3. 培養學生研習和運用歷史資料,材料可以包括史實資料和各種圖片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展示材料: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朱元璋
依樣葫蘆畫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樣舊葫蘆,要把葫蘆仔細看。
——清朝一位軍機大臣
講授新課
一、 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一)廢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
1、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胡惟庸早年隨朱元璋四處征戰。隨著時間的推移,胡惟庸的官越做越大,最后官至右丞相。隨著權勢的不多擴大,日益囂張跋扈,擅自決定官員的升降,而且呈給皇帝的奏章要經過他的審查,凡對他不利,一律不予上呈。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將胡惟庸等人處死。
材料二: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明太祖《皇明祖訓首章》
材料三: 廢除宰相制度xx年之后,明太祖得意地總結道:“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宰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