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課程標準 列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記中朝與外朝、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和三司、元朝中書省、宣政院等有關中央政府的歷史概念,以及行省等有關地方政治制度的歷史概念;
2.理解君權與相權矛盾發展變化與當時中央政權的強弱盛衰密不可分;
3.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設立,是中國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國行省制度的開端;
4.通過對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及其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漢元政治制度演變過程,總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培養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聯系時代背景分析各項措施,理解歷史概念,并逐步總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引導學生重視圖示、引文等材料,在歷史材料的研讀和分析中,初步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圖表法加強對主干知識的理解,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但也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
2.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政權,都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做出過自己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1)中朝與外朝的形成;(2)三省六部制;(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4)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是如何演變的;(5)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教學難點:(1)理解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和演變過程中呈現的基本規律;(2)認識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所起的作用,分析其影響、總結統治者為加強專制皇權所采取的措施的共性。
教學、學法 講解法、開放式教學法、講讀法
教學過程
導入語:上節課,同學們學習了秦漢時期的政治文明,知道了‘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形成及其影響。那么,秦漢政治制度建設對后世最大的影響是什么?是它為后世的封建王朝所繼承,成為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基石。具體地說,從漢至元的政治制度主要從皇帝制度、中央集權制度和選官制度等方面繼承了繼承了秦漢政治制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從漢至元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的演進與強化。
一、 皇帝制度
1、 形成:秦始皇確立了“皇帝”制度為歷代王朝所繼承。
(1)皇帝制度形成的條件:
①時代趨勢:長期以來中央集權趨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②思想基礎:法家思想的出現為其提供了思想基礎;
③客觀條件:大一統局面的形成為高度集中的皇權的確立創立了條件。
(2)皇帝制度發展的關鍵:歷代最高統治者為鞏固統治,滿足私欲不斷強化這一制度。
2、表現:集行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指揮權于一身,沒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對他進行制約。
解讀“秦始皇二十六年詔版”(詔書四十字,小篆文體,文為“二十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說明秦始皇立號為皇帝,“法令出一”的天下獨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