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宋 提點刑獄司 專職監(jiān)察刑獄
元 御史臺 負責復按人命重案,可以先斬后奏
2、 影響:
(1)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
(2)局限性:實際效能有限,監(jiān)察官員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
三、選官制度
1、演變:
秦漢以前 西漢至魏晉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察舉制” “科舉制”
方式 血緣 舉薦 考試
3、 具體:
(1)“世官制”: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nèi),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威。
(2)“察舉制”:
①概念:由官吏察訪合適的人才向中央推薦,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選官制度。
②變化:a.形成:漢武帝時期。結合第15頁知識鏈接“賢良”,分析漢代選拔官員的標準。
b.發(fā)展: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③局限:學生閱讀“舉秀才,不知書;察孝行,父別居。寒清素白濁如泥,高第良將卻如雞。”(《抱樸子外篇•卷二審舉第十五》)并總結:封閉性,不利于政府選拔官員。
(3)“科舉制”:
①概念:一種考試選官制度。
②影響:教師列舉下列材料,學生分析并得出結論: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長策 賺得英雄盡白頭”。
——趙嘏:《唐摭言》
材料二:“通過層層嚴格考試的人才能進入……衙門任職……人們?nèi)徊豢赡茉O想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
——伏爾泰(第15頁學習思考)
材料三:“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唐摭言》
材料四:“愚以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顧炎武:《日知錄集釋》卷十六
a.積極性:a.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擴大了官吏來源,籠絡了各階層優(yōu)秀之士,從而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
b.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士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
c.促成了普通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
b.局限性:但它是一種文化專制,到明清時發(fā)展為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科技的進步。
四、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弊端
(一)特點:
1、中央嚴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獨立的行政體系;
2、地方服從于中央,中央服從于皇帝;
3、中央對地方實行對層次、多渠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