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2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目標
見教參
過程與方法:
開展討論、辯論,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導入新課: 以胡惟庸案、和珅(曾任軍機大臣)導入。
講授新課:
一、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1、 宰相制度的廢除:
(1) 自閱課本,考慮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 明朝廢除宰相之后,由于政務繁多,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來形成了什么制度?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進行下一問題的學習。
2、 內閣的出現:
明代內閣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其演變過程如何?其性質和影響各是什么?
(由學生梳理課本后,完成下表的填寫。)
明朝內閣的設立及演變:
時期
名稱
職權
特點
性質
影響
明太祖時期
僅備皇帝顧問兼協理章奏
品秩較低,不參與決策
明成祖時期
設立內閣
地位逐漸上升
明宣宗以后
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核心突破:
1、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
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并不來自于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于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因此,明代的首輔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
2、 西方內閣和明清時期內閣的比較:(從性質、產生、權力、地位四方面比較)
明朝的內閣是封建性質的,是皇權專制強化的產物,首輔由皇帝任命,其權力來自于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皇帝隨時可以撤換。而西方近代的內閣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由議會選舉產生,首相擁有行政大權,有助于防止專制獨裁。中國的內閣使得中國走向專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內閣使他們走向民主、科學。
教師點出:明代君主專制強化的措施:(1)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閣。
(2)地方: 廢行省,設三司。分管地方行政、軍政、監察,隸 屬中央部門。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清朝君主專制是如何一步步達到頂峰的?
二、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1、軍機處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