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明神宗時,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權勢顯赫,削弱六部職權,使內閣首輔權壓群臣。張居正任職期間,也有很大的作用。
展示材料
(明朝)國家并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
——史學家錢穆《國史大綱》
3、特點:非法定機構;沒有決策權
探究: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
宰相制 內閣制
相同(相似)
不同 地位
職權
對皇權作用
師:雖然明朝加強君主專制,但最后還是不可避免的被農民起義所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清朝時以滿洲貴族為主體而建立起來的,它也沿襲了君主專制制度吧,而且在明朝的基礎上達到了頂峰。下面我們來看清朝君主專制是如何一步一步達到頂峰的?我們下堂課繼續講授。
二、清朝:君主專制的巔峰時代——軍機處
師:清初,仿照明朝的制度,設內閣,置六部。奏章票擬,由內閣負責。但在當時起主要作用的中央行政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它又稱“國議”,1637年創建,1792年廢除。努爾哈赤在建后金之初,軍國大事都由宗室貴族共同商議,帶有貴族軍事民族色彩。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后,八旗旗主全部封王,每次召開會議,他們都會參加。在這個會議上,很多事情都是由八個旗主共同商議決定的,皇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這里我們要提到滿清在入住中原以后,政治制度帶有奴隸制和早期封建制的貴族軍事色彩,即君臣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事實上最高的權力機構,權架于六部和內閣之上,對皇權構成了威脅。不符合中央集權制的發展趨勢。
師:康熙帝親政后,在1677年設南書房,由皇帝親自挑選某些經過精審確定的親信文人入南書房辦事,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機要秘書班子,許多重大政務已不再交付給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改由南書房傳諭或起草,甚至收納來自各地的密奏小折,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更直接地行使皇權。這樣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互相牽制,加強了皇權。
師:請大家閱讀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直(連日值班)者多慮漏泄軍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值)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
思考:清朝設立軍機處的原因是什么?
師:從以上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軍機處設立的原因是用兵西北,防止軍事機密的泄露而設置。請同學們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二: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即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思考: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軍機處的職能是什么?
師: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
師:因此,軍機處的設置,不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而且全國的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帝手中,“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君主專制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軍機處最大的特點可歸為:簡,即人員機構簡單不像內閣人員龐雜;速,即辦事效率高,有旨隨時承辦,且當日事當日畢;密,即軍機處地處內廷,外界干擾少,外官不得擅自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