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外交新局面
(2)中美關系正常化的背景原因
二戰以后,世界分成兩極格局,形成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到了70年代,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由于美國經濟增長趨于緩慢,又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動搖,在美蘇爭霸中不得不由攻勢轉為守勢,而美國也看到中國力量的加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所以決定調整他的全球戰略,希望從根本上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從中國方面去看:第一、當時蘇聯在中蘇邊界爭議地區不斷集結軍隊,心懷叵測,中蘇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中國越來越把蘇聯看作是對中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者。為此,中國希望尋求一個協同抵制蘇聯壓力及其在全球擴張的力量。第二祖國寶島臺還孤懸海外,統一中國臺灣一直是中國人民的夙愿,適時改善同美國的關系,有助于實現和平解決中國臺灣問題。所以決定改善中美關系。
(3)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影響
我們來看下面三則材料:(讀)
請大家概括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
剛才的研習,我們看到中美關系的緩和對中國、對美國雙方都是有利的。正如古語曰:和則兩利。
拓展1:目前兩國關系如何呢?
概括同學們的發言,中美雙方目前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矛盾和摩擦的一面,具體體現在這樣的幾個方面。影響雙方關系最大的障礙是什么問題。是中國臺灣問題。
對于中國臺灣問題,早在《中美建交公報》中,中國政府就表明了基本立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也接受了關于中國臺灣問題的三原則:斷交、撤軍、廢約。只有遵守《中美聯合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的基本原則,兩國關系才能平穩、健康發展。
拓展2:練習——為照片寫說明
拓展3:建國后中美關系總結
中美關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由此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
二戰后,政治上緊跟美國的日本,受到中美關系改善的極大沖擊,1972年,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中日邦交正常化協定,揭開了中日關系的新篇章。1973年中日建交。由于時間有限,關于中日關系的情況,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
概括而言,70年代我國外交的特點,是中美中日關系緩和了,我們和美日站在了一條線。
三、新時期的外交建樹
下面我們學習本課的第二大塊內容,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成就。(同學們閱讀課文)
進入80年代,我們首先確立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而經濟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平是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只有發展了經濟,力量增強了,才能真正維護和平。發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證。所以我們確立了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外交目標。在此目標之下,我們作了這樣三方面的工作:
1、 積極參加聯合國的重大活動,維護世界和平
2、 積極參加地區性組織的重大活動,加強經濟合作與交流。如apec組織
3、 積極參加地區性組織的重大活動,加強睦鄰友好與經濟合作。如上海合作組織。
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幅圖片:(簡介)
這三張圖片上,中國領導人和世界各國領導人的人緊握在一起,體現了21世紀我國的一種保和平、求發展的全方位外交策略。
復習本單元的知識結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