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復習資料(理科)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課標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及影響。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學業水平要求:
1、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a、內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被分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為天子鎮守疆土,隨同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b、作用:加強周王對地方的統治,使周成為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c、結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分封制無法實行。
d、特點:“分封諸侯,以藩屏周”,用分封諸侯的方法,鞏固統治。
2、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內容
a、內容:
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辦法,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保證王權的穩定。形成“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b、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c、作用: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了解皇帝制度的創立
秦王贏政認為自己比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功勞大,各取一字而成皇帝,皇帝從此成為我國封建統治者專用稱謂。
4、了解郡縣制的建立:
春秋時,諸侯國新兼并的地區設縣,后在邊地設郡;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秦統一后,在全國廢分封行郡縣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行政機構,初有36郡,后有40余郡。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郡最高的長官是守,縣分大小分別稱令、長,均由中央任命。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5、了解秦朝的“三公”:
秦朝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稱“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員,職責是協助皇帝,助理萬機;太尉主掌軍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負責監察系統。
4、認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a、形成:
秦統一中國后,首創皇帝制,并以戰國官制為基礎,建立了皇權為中心的較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諸卿。在地方設置郡縣。并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系。
秦朝的統治機構,職權明確,相互配合,并彼此牽制,大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確保了地方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這套機構的建立,標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b、影響:
a、增強國力,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世界大國。
b、促進統一,有生于經濟文化發展。有利于中華民族形成。
c、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d、在專制主義制度下,對人民的過度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導致秦二世而亡。
5、了解漢朝郡國并行制:
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郡國二制并行。郡設守,后成太守,王國設丞相,分別作為郡和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6、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代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事無不總”,負責執行政令。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