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復習資料(理科)
• 意義:國內
• (1)結束了中國社會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奴役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 (2)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 國際
• 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
專題四 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和國家統一
課程標準: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1、 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條件是什么?
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奪取全國勝利指日可待.中國共產黨為籌建新中國,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時間:1949年9月。
內容:①確定國名、國旗、國徽、國歌等②大會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共同綱領》規定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③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時間: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統治者長期壓迫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成為真正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2)新中國是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國家政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3)新中國的成立,為國家政治和經濟建設的逐步開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一個新紀元。
2、了解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1954年9月。北京。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內容:①憲法明確規定了中國的國家性質和政治制度;
②規定人民行使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③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確立了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方向和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的兩大原則: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開創了中國人民民主的全新階段
3、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國家的重要制度。這三大制度的確立,成為中國政治建設的重要成就。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過程:《共同綱領》規定各民族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4年憲法確認是中國的一項根本制度
4、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國憲法修訂的情況。
1982年11月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全面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憲法對國家機構的設置、職責、管理體制等規定做出重大調整。1982年憲法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