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復習資料(理科)
1、了解雅爾塔體制: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制,即雅爾塔體制,奠定了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
2、美國“冷戰”表現:
(1)政治方面:杜魯門主義——以“遏止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 (美蘇“冷戰”的開始)
(2)經濟方面:馬歇爾計劃——美國用經濟手段扶持和控制西歐。
(3)軍事方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遏制蘇聯,稱霸世界。
3、“華約”的建立: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孤立、封鎖和威脅,為了穩定東歐國家進一步團結在蘇聯周圍,保障蘇聯的利益安全,1955年5月,蘇聯和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八國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華沙條約》,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北約成立和華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4、德國是如何分裂的?
(1)原因: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主要地點
(2)經過:1949年,德國東部和西部分別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
5、朝鮮是如何分裂的?
日本投降后,蘇、美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形成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兩個占領區。1948年,先后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6、如何形成古巴導彈危機?
(1)原因:1962年,蘇聯為改變在美蘇核力量對比中的不利地位,開始向古巴運送導彈,美國獲得情報,開始武裝封鎖古巴,蘇聯部隊也隨之進入戒備狀態。
(2)結果:蘇聯撤走導彈,說明當時優勢仍在美國。
二、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水平要求]:了解歐洲共同體形成和擴大;了解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了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蘇聯解體和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
1、歐共體是如何形成和擴大的?
(1)形成:
a、背景:二戰使歐洲喪失世界政治經濟優勢地位;面對諸多困難實行改革發展經濟經濟發展中聯系密切,開始一體化過程。
b、經過: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三個機構正式合并,成立歐洲共同體。
c、 標:是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
(2)擴大:1973——1986年共同體三次擴大;1993年共同體發展為歐盟;
(3)作用與影響:推行統一的關稅和貿易政策共同體中大部分商品自由流通;統一的農業和漁業政策;向單一貨幣體系發展;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大大增強了同美蘇抗衡的實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2、日本是怎樣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
(1)背景: 二戰期間日本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2)原因:
a、戰后日本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封建落后因素;
b、得到美國大力扶植;
c、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經濟戰略;
d、加強政府投資和重視教育;
(3)表現: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不結盟運動是怎樣興起的?
(1)背景:
a、 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發展,許多國家獲得獨立;
b、 1955年亞非國際會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漲;
c、 為擺脫美蘇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亞非拉國家主張團結、支持,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