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復習資料(理科)
(2)內容:土地分配原則和方法
產品分配原則和方法
(3)評價:
革命性: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空想性: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會財富,是農民平均主義空想
2、《資政新篇》(從時代發展看,是與以往農民起義最大不同)
(1)時間、提出者:1859年,洪仁玕
(2)目的:振興太平天國
(3)評價:
進步性:
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局限性:
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根本原因),加上處于戰爭環境(客觀原因),未能真正推行
三、太平天國的失敗
(1)時間:1864年
(2)標志:天京陷落
課程標準: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會考要求:了解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
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認識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一、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同盟會
同盟會:19xx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主要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
• 意義: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
二、武昌起義
1、爆發
19xx年10月10日爆發,次日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2、影響
11月下旬,十幾個省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政府統治土崩瓦解
三、中華民國的建立
19xx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首都:南京
國旗:五色旗
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年,19xx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性質:以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
四、《中華民族臨時約法》(19xx年3月)
(1)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2)享有一些自由權利
(3)按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原則構建政治體制
意義:它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 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
• 是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座豐碑。
五、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1)性質: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功績:4點
課程標準: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會考要求:了解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
認識五四運動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中的影響
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史實
了解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國共合作
了解北伐戰爭
了解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了解紅軍長征的主要史實
理解遵義會議
了解挺進大別山和三大戰役的主要史實
了解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學生
• 第二階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