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教案
[基礎知識]蒙古興起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 蒙古汗國建立 成吉思汗征戰 元的建立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發展 文天祥抗元 元的疆域 元的行省制度
[基本理論]
1. 蒙古是我國境內古老的少數民族,成吉思汗的統一符合各族人民利益,了有利于蒙古社會的進步;
2. 成吉思汗及后繼者的征戰,具有兩重性質,既給人民帶來災難,又傳播的東西方文化;
3. 元的統一,結束了五代以來分裂割據局面,有力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加速了蒙古社會的封建化進程;
4. 元行省制度和對邊疆的效管轄,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我國的基本疆域;
5. 元統治者的民族壓迫政策,既有階級壓迫的痕跡,又遭至各族人民反抗,終至元被滅亡。
[能力培養]
1. 通過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和戰爭性質分析;
2. 進一步理解元統一的過程,也正是封建化的過程;
3. 評價成吉思汗的歷史作為。
[重點難點]成吉思汗征戰的性質分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以及行省制度的重要意義。
[教具教法]地圖,資料,討論,分析。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五代遼宋夏整體形勢綜述而導入。重點按政治形勢、政權格局和互相關系描述。看看統一趨勢是怎么表現的?主要是民族融合的加強,以及中原農耕文明的吸引力……等等。
一.蒙古的興起。
1. 統一與建國。12世紀中后期,各部落間征戰不已,是故此高原稱蒙古高原。鐵木真率部經十余年征戰,統一草原。12xx年,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被推為大汗,是為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2. 征伐。西至中亞、俄羅斯,南至印度河流域,并多次進攻西夏與金。這一段時間的戰爭,多為軍事侵略戰爭,只是進攻過程中,客觀承擔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傳播者的使命。
[蒙古統一歷史條件]蒙古各部為爭
奪人口、牲畜和土地,長期混戰;
金也壓迫蒙古并挑起爭斗,因為蒙
古人民要求結束戰爭,反對金的壓
迫和統一各部是蒙古各部人民的愿望。
[蒙古統一的歷史作用]為以后征戰
和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結束
了長期混戰,且由原始社會向奴隸
制社會轉變,也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二.忽必烈建元與統一中國。
1. 建元。1234年,蒙古滅金。后招
降吐蕃,征服大理。1271年改號為
元,1272年定都燕京,稱大都,是
為元世祖。元的統治中心始南移。
2. 滅南宋。1276年,破臨安。南宋亡。
3. 文天祥抗元。評價,史學界有爭議。
4. 完全統一。1279年,南宋君臣亡,統一完成。
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1. 疆域。空前廣闊。新疆、西藏、云南、東北、中國臺灣、南海諸島一應均在元統治范圍之內。
2.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1) 漢人大量遷入邊疆地區,帶去先進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而邊疆地區人民大量內遷至中原與江南,與漢人雜居,民族融合加強;
(2) 遼金時期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與漢人融合,元時被稱漢人。
(3) 唐以來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區定居,元時更有大量遷入中國,與漢人、蒙古人和畏吾兒人長期雜居通婚,形成“回族”。
(4) 元時西藏正式成為我國一個行政區域。元又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流球的管轄。
四.元朝的制度。
1. 措施。
(1) 中央設中書省和樞密院。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為最高行政機關,行宰相職權。樞密院為最高軍事管理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