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一)
(4)戊戌變法的評價是重點。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是歷史學科教學業的目的之一。在理解認識本節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對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理解事件內在聯系是很有幫助的。
2.難點分析:
(1)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是難點。學生掌握的史實有限,很難理解康有為在宣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時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課時需要教師精心設問啟發誘導,在適當補充資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得出正確的認識。
(2)戊戌變法的評價及對資產階級軟弱性的表現的認識是難點。戊戌變法的評價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理解、綜合、概括能力。而這恰恰是學生的弱點。因此,一說評價,往往就事論事,難以從宏觀上,整體上認識把握。需要教師向學生講清楚,戊戌變法的概念,或給學生以思路提示。對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表現,學生容易投階級(階層)與個人混為一談,認為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譚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犧牲的勇敢獻身性是相矛盾的。這需要教師在幫助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時強調階級與個人的關系不同。
課堂教學設計師:19世紀末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對此,中國各派政治勢力必將作出反應。地主階級的代表——清政府的態度(打出《時局圖》,倡導學生從圖中找出答案),中國人民、民族資產階級、農民階級的態度如何?是第七節的內容。(板書 第七節 戊戌變法)一、戊戌為法的背景
師: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良運動。結合前面所學的歷史,請思考:運動的發生和哪些因素相關呢?
生:(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命題中找思路)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翻開書,看看教材編寫者與我們大家的想法一致嗎?
生:(閱讀教材,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概括為政治背景和經濟背景,落實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知識點,分析初步發展的原因)1. 政治背景——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經濟背景——中國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師:救國圖存的戊戌變法是中華民族危機嚴重的背景下出現的。康、梁為代表的愛國知識分子主張變法,主張救亡圖存。變什么?怎么救亡圖存?
二、康、梁的維新思想
師:什么是維新思想?新指什么?
生:(隨問隨答)
師:資產階級新思想的產生除與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相關以外,還與思想自身的演變繼承有關。康、梁的維新思想是在繼承了早期維新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生:(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教材,了解早期維新思想產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觀點和特點)師:隨著外國侵略的加劇,中華民族危機加深,維新思想也在發展。并同救亡圖存結合起來,形成了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變法思想。具體內容是什么呢?
生:(閱讀教材,總結思考回答)
師:把大家回答的內容整理一下。1.主張在中國設立議院,召開國會,變封建專制為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2.主張鼓勵發展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3.主張興辦新式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4.廢除科舉制,改變官制。5.依靠清政府,通過變法改革的方式實現上述思想主張。(停頓,可以讓學生再補充)我們再深想一個問題,在這些主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師:發展資本主義的目的是什么?(停頓)使國家強大,同時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見,康、梁的維新思想具有強烈的鮮明的進步性和愛國性。康、梁是如何闡述其維新變法思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