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高一歷史偉大的抗日戰爭教材點撥及同步練習(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二(3)
在爭奪中國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讓步,并作出反蘇姿態,企圖通過英、美、法等國轉而壓迫國民政府投降。
合作討論1
1940年8月22日,聶榮臻司令員《致日本軍官長士兵書》摘錄:“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不幸殞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歲,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后,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后已。”
聯系教科書內容讀完這封信,你有什么體會?
我的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南京大屠殺”等日軍的侵華暴行進行對比,通過侵略者的獸行與八路軍的人道,體驗革命人道主義的可貴、軍國主義的兇殘。同時,強調此信的中心意思,是要體驗中國人民抗擊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日本人民同樣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中日兩國人民應該共同反擊侵略者,世世代代友好相處。
2.
日本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說:“關于東北暴徒之根本討伐,實為極難之事,因其集團作亂,不易治平,且非一朝一夕所能收效。自奉天事變發生后,我軍對安奉線附近暴徒中心地之討伐不下六十二回之多,結果收效甚微。”
想一想:日本侵略者三宅光治的“自白”說明了什么問題?
我的思路:這段話反映了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情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了各種番號的抗日義勇軍,主要有遼寧省的“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遼寧民眾自衛軍”“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等,吉林省的“吉林自衛軍”“吉林國民救國軍”“吉林抗日軍”“吉林人民抗日自衛軍”等,黑龍江省的“東北民眾救國軍”“黑龍江救國軍”“大刀會”“紅槍會”等。這些群眾性的抗日武裝統稱為“抗日義勇軍”,大約有30多萬人。他們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堅持抗去日偽軍。
3.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聯合各階級共同抗日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
我的思路:抗日戰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我們通常所說的抗日戰爭是指狹義的抗日戰爭,即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即平常所說的八年抗戰。在這八年中,中共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按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進行梳理。
在防御階段:盧溝橋事變后,中共發表宣言號召實行全民族抗戰,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八一三事變后,中共領導的軍隊接受改編;抗戰初期積極配合國民政府進行正面戰場作戰。在相持階段:針對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共,中共以斗爭求團結,打退反共高潮;在抗日根據地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加強根據地建設,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反攻階段:配合友軍積極反攻日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舉行。與會者有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121萬中國共產黨員。大會是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為確定打敗日本,建設新中國的路線而召開的大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愚公移山》的閉幕詞和《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劉少奇作了《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了《淪統一戰線》的重要發言。大會分析了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制定廠“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大會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建立真正聯合政府而斗爭。為此要求全黨發揚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及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統一的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大會選舉出新的中央委員會,由44名中央委員和33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這次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大會全面總結了政治斗爭、軍事斗爭、統一戰線、群眾運動等歷史經驗,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制定了新階段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高度的統一和團結,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