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學案(人民版必修一)
郡縣制作為行政區劃,盡管在秦朝統一全國以前就已經存在,但是郡縣制和分封制始終同時存在。到了秦統一全國后,歷經公元前221年“朝議”時關于郡縣制的激烈爭論,秦始皇決定廢除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郡縣制由此正式成為全國劃一的地方行政區劃。雖然秦朝設都,縣的具體數目在吏學界尚有爭論,但其創舉性地推行于全國確屬史實,不容爭辯。此外,郡縣制下的郡縣官吏由中央任免、考核、規定俸祿,從而改變和廢除了過去的世襲制和封邑制,保證了中央?政令貫徹到基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了日后中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基礎。
針對秦始皇一統天下、加強統一的措施,有人認為,秦始皇功不可沒,是個偉人;針對秦始皇確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專制的強權統治,以及窮奢極欲、統治暴虐;有人認為,秦始皇過失巨大,是個暴君。
結合有關歷史知識和影視資料,談談你認為應該怎樣評價秦始皇?
我的思路:這是一道開放性的歷史人物評價題,應引導學生依據各項歷史資料,充分發揮通過他們獨立思考作出是非功過判斷的認知能力,強調綜合分析的重要性,鼓勵不同意見之間的爭論。
關于秦始皇的評價,一直毀譽不一。分歧很大。目前,國內學術界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1)功大于過:統一全國對中國社會、整個民族、整個文化的發展具有很大貢獻,不能因為其統治暴虐、窮奢極欲就全盤否定。(2)功過參半:秦始皇同時存在光明和黑暗、偉大和殘暴極端相反的兩個方面,評價時既肯定歷史功績和政治才能,也要否定其殘暴手段。(3)分期評價:從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21年是豐功,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xx年是功過相兼,從公元前2xx年至公元前2xx年是過大于功。其實,秦始皇功過的主次問題、“時代偉人”與“暴君”集于一身的時代因素及歷史影響等,都是評價秦始皇時應該值得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選擇題
1 戰國后期,獨強于天下的諸侯國是……………………………………………( )
a.秦國 b.韓國 c.燕國 d.楚國 答案:a
2 秦國滅掉韓國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19年 d.公元前2xx年答案:a
3 公元前2xx年率軍北擊匈奴的秦軍將領是 ……………………………………( )
a.蒙恬 b.李斯 c.商鞅 d.屠雎 答案:a
4 秦朝時期,史祿負責修建的水利工程靈渠溝通了…………………………………( )
a.湘水和離水 b.長江和湘水 c.黃河和海河 d.漢水和離水 答案:a
5 秦朝的地方行政機構依次是 ……………………………………………………( )
a.郡—縣(道)—鄉一里 b.郡一鄉一縣(道)一里
c.縣(道)—郡一里廠鄉 d.郡一縣(道)—里一鄉 答案:a
6 秦王朝中央執政機構中負責監察的官員是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答案:c
7 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內史,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