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根據上面秦始皇陵相關圖片,請回答:
(1)據實測,圖一的兵俑平均身高為1.85米,為什么要將兵俑塑得如此高大?這是否可以證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
(2)中國傳統建筑講究坐北朝南,而圖一的兵馬俑坑卻在秦始皇陵東側,而且又面朝東方,這是為什么?
(3)圖二和圖三為我們了解秦始皇陵營造者的情況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
[解析]本題關鍵是讀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作答時注意與教材內容聯系,做到史論結合。
[答案]
(1)顯示秦軍的威嚴。這并不能說明,古人身高于今人,恰恰相反,今人的身高超過古人,因為秦軍主力由北方人組成,身材較高,且作為主力,人員經過挑選,身材更高一些。
(2)秦國地處西方,六國在東方,秦滅六國時秦軍由西向東進攻。為再現秦軍東進雄姿,故兵馬俑安排在陵墓東側,兵馬俑面朝東方。
(3)說明修建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許多人是刑徒。
5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博士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材料二 丞相臣(李)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請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觀點?其論據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駁材料一的觀點的?
答案:(1)觀點:實行分封制有利于統治的穩固。論據:商周時期都因分封而統治長久;分封的諸侯王可以削弱地方特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李斯認為分封制是造成戰亂的原因。
59、閱讀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選擇天下之賢者,立為天子。” “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墨子》
材料二 “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
請回答:
(1)二則材料反映的共同問題是什么?
(2)據材料一概括墨子用人主張,分析其主張是對哪種制度的否定?
(3)據材料二概括孟子規定的賢人標準,這種選人標準最早在中國哪個朝代予以實踐?
答案:(1)用人問題。(2分)
(2)選舉賢能,根據才干來確定爵位、俸祿、任免。 (2分)
是對君主世襲專制制度的否定。意思相同也可酌情得分,但要摳住“制度”(2分)
(3)根據國人的評價,并結合考查進行推舉。 (2分) 漢朝(2分)
60.(14分)閱讀以下材料:
秦統治者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屬地,征服周圍一個又一個國家。當時的人恐懼地稱“秦為野獸”,把秦無情的擴張比做“蠶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統治者成為全中國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稱號,始皇帝就是“第一個皇帝”。他的繼承人將為“第二個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至千萬世,傳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