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
(2)針對會上一些國家或者出于對新中國不了解或者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唆使下攻擊中國代表團的情況,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什么方針?含義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突出強調求同存異的含義,并用多媒體展示要點。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務和要求。異: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政治體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
會后,我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演個歷史劇,一組扮演萬隆會議上的周恩來,一組扮演記者采訪周恩來,并就采訪內容寫通訊稿。
(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萬隆會議”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生:每組推出一個代表進行表演。
師:剛才兩位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通過剛才兩位同學的表演我們對萬隆會議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知識整合 歸納提升]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從建國初期的外交風云變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認識和收獲,或者還有什么問題,咱們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學:討論發言,整理主要觀點。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新中國的外交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屈辱的外交局面。那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了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師:(引導學生歸納)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出發點。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化,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開拓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冷戰結束后雖然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潮流,但是地區沖突、局部戰爭時有發生。請同學們想一想,隨著中國經濟和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將以什么樣的姿態面對未來的世界呢?生:討論、回答。師:同學們說的對,中國將來強大了,也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事業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鞏固練習 及時評價]高考資源網選擇題:1.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是a. 1949年《共同綱領》中宣布的原則 b.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關于三個世界的劃分2.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的會議是a.亞非國際會議 b.日內瓦會議 c.第二xx屆聯合國大會 d.雅爾塔會議3.建國初期,中國實行的獨立自主外交方針中,使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 a.另起爐灶 b.一邊倒 c.一條線、一大片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亞非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這里的“同”包括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經歷。 ②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④加強合作、保衛和平的共同的愿望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實行的獨立自主外交方針之一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它的含義是a.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b.清除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c.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6.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外交實行了“一邊倒”的政策,主要是a.發展與鄰國的關系 b.重點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系c.重點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 d.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7.1949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所產生的最深遠的意義在于a.加強了中蘇兩國的友誼 b.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打破了帝國主義封鎖中國的政策 d.鞏固了中蘇兩國的團結8.萬隆會議中,中國提出的什么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a.另起爐灶 b.一邊倒 c.一大片 d.求同存異非選擇題:9.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發揮了怎樣的積極作用?[延伸探究 發展評價]1、研究課題:(1)新中國外交成就展: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新中國外交成就相關的圖片、資料、郵品等,舉行小型展覽會。(2)《我看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根據自己的愛好、層次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述,字數不限。(注:兩個任選一個。)2、分組辯論:正方:“弱國無外交”。反方:“無論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高考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