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0課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②鴉片戰爭的影響
③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①《天津條約》等簽訂使中國門戶進一步打開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① 林則徐倡導的禁煙運動,1839年的虎門銷煙達到高潮。
②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補充)
③ 愛國軍民在鴉片戰爭中的抵抗。
一、鴉片戰爭
1.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1)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 (2)直接原因:虎門銷煙
思考:有人認為:鴉片戰爭“純粹是林則徐偏激的禁煙運動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贊成這一觀點?為什么?
2.戰爭經過和結果:戰爭爆發(1840年6月)--戰爭擴大(1841年)--戰爭結束(1842年8月)
3.戰爭結果:清政府失敗。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南京條約》規定: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等。
《南京條約》危害:
割地: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開口通商:加重中國人民的負擔,開了列強向中國勒索賠款的惡例。
開口通商:使中國東南沿海門戶大開。
協定關稅:片面協定關稅,表明關稅稅則中國自己不能做主決定,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1843年,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權。美法于1844年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領事裁判權”是指資本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特權,也稱“治外法權”。它說明中國的司法主權遭到破壞。但清朝官員認為有關洋人的訴訟由他們自己裁決更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