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民國時期文化(二)
3.各種形象直觀教具:影像資料、錄音帶、繪畫、書籍等。
五、學生活動設計
1.印發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學生閱讀、討論,分析文章的精髓,體會“文藝為大眾服務”,“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分析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文化發展。
2.隨著教學進程,學生完成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文化成就簡表,馬克思主義史學和哲學成就簡表。
六、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學生應準確識記以下內容: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文化教育成就,趙樹理、丁玲、周立波。洗星海、賀綠汀等的代表作;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及其代表作;李大別、溜秋白、毛澤東對介紹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民國時期社會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運用搜集材料,區分、鑒別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比較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唯物史觀的認識,達到運用唯物史觀分析社會文化發展的分析能力。聯系中國革命的實際,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促進了進步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形成了近代文化的主流等,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教育。
(二)整體感知
五四運動以后,中國革命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中國文化有了新的發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對文化的政策、馬克思主義學說都成為中國革命運動的指導思想,也是現代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是進步文化的主流,光明和進步是不可阻擋的文化主流。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文化教育成就“一目,教師要講清楚四個問題:第一,霍秋白在革命根據地組建高爾基戲劇學校,指出文藝應當是大眾的。這個學校為革命宣傳培養了一批文藝骨干,說明革命根據地重視文化建設。第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聯系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印發的材料,討論“文藝為誰服務”的問題。通過分析得出“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結論。這就徹底地解決了文藝工作的根本方向。這篇講話文稿指導了解放區的文藝方向。第三,解放區的文學藝術成就。教師指導學生列表歸納文學藝術成就。第四,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教育重點指出兩個特點:重視干部教育和重視初等教育。
“馬克思主義史學和哲學”一目,教師提問:“新文化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情況如何?”點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流,在此推動下,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和哲學獲得發展。教師指導學生列表歸納史學和哲學成就,在此基礎上,重點介紹、分析李大剖的《史學要論》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說明馬克思主義的運用和發展情況。
“民國時期的社會生活”一目,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小學內容,然后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歸納變化,說明有一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