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開辟新航路
——摘自黃邦和主編《通向現代世界的5xx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
(1)根據以上材料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對整個世界造成的影響是什么?
結束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2)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產生哪些影響?在經濟上有哪些表現?
影響:加速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表現: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探究三:據《環球時報》xx年8月24日報道:
1992年,正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周年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打算將這天定為全球紀念日,沒想到這個提議遭到了許多墨西哥人的反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還于當天舉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倫布塑像的一段手指。……
每到10月12日,就會有印第安人來到塑像前表示抗議,指責哥倫布的到來給美洲帶來的是痛苦和災難。鑒于印第安居民的強烈反應,美洲的許多國家都已經將哥倫布發現美洲的這一天定為“種族日”,意思是說在這一天,美洲人的血統和種族都發生了改變。
你如何理解與評價設立“兩種紀念日”( “全球紀念日”和“種族日”)的想法?
“全球紀念日”:在世界史觀和文明史觀的角度,哥倫布這一歷史性活動開創歷史之先河,把西方文明的種子帶到世界各地,各國之間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漸發生變化,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另一方面,美洲的發現促進了新舊大陸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瓦解了歐洲封建主義,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步伐,世界市場的雛形也開始出現;
“種族日”:站在對落后地區侵略歷史來看,哥倫布到達美洲以后,對當地土著居民進行殺戮,殖民者的長期殖民活動使美洲人的血統和種族都發生了改變。
【練習強化】
1.地圓說的流行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條件之一。下圖是新航路開辟不久一位德國人繪制的世界地圖,它反映出( c )
a.世界各國的封閉狀態被打破 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c.人們對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國與西方的貿易日漸頻繁
2.新航路開辟的決定性因素是( a )
a.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b.《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流傳的影響
c.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
d.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航海、造船技術的發達
3.最早開辟新航路的迪亞士曾經說過,他航海的目的是:“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務,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樣去發財致富。”“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光明”是指( d )
a.給土著人帶去資產階級人文思想 b.給渴望發財的人帶去黃金
c.給土著人帶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4.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路線是( d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