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教案
第18課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教案
【課標要求】
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內閣制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光榮革命”、《權利法案》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等基本史實。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通過閱讀等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注意情境再現,分析材料。對相關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民主與專制斗爭的復雜性與曲折性;培養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理解和尊重人類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進一步樹立開放的世界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對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及特點的分析、理解與掌握
難點
依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在對本節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點的理解與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議會民主制的特點等。
【教學方法】
引導、探索、歸納、應用
【教學準備】
準備幻燈片 學生預習
【教材教法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光榮革命”。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經過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復雜和曲折的斗爭,1688年的“光榮革命”標志著這場革命的完成。第二,《權利法案》與責任制內閣!肮鈽s革命”后,議會權力逐漸擴大。1689年3月,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對王權的限制和議會所擁有的權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即君主立憲制。這種由議會制約王權的政體,完全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國家體制,已經是資產階級責任內閣制的雛形。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它作為資本主義的政治上層建筑,發揮了對經濟基礎的積極反作用。馬克思得出結論:“正是隨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在英國才開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什么是資產階級代議制?
代議制從本質上講是現代民主政治的產物,它是國家權力得以實現的主要形式。公民通過由自己的同意所選舉出來的代表來負責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務,這種間接民主又被稱為代議制民主。代議制最初是中世紀歐洲君主和貴族的發明,到現在才實現了民主制度的結合。
創設情境:幻燈片打出英國首相布萊爾與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交談的照片。問學生:誰的權力更大?這種國王無實權而首相是最高決策者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由此導入新課。
[新課]
一、光榮革命
(一)學生自學思考,總體把握:
(1)英國早期的議會是怎樣形成的?
(2)議會對王權起到什么作用?由此可知,英國議會自產生之日起,與國王之間就存在什么矛盾?
(3)英國資產階級為什么要革命?這次革命為什么稱為“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1.議會的形成
(1)英國議會是資產階級議會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紀,大約在13世紀中期,議會制度形成,但還是封建性的。14世紀以后,議會逐漸分成上下兩院:上議院由貴族和教會代表組成,又稱貴族院;下議院由鄉紳和市民代表組成,又稱平民院。國王是議會的召集人。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構成英國的議會政體。但這一時期的議會仍然是封建性質的等級代議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