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教案
6.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形成與演變
輝格黨和托利黨是17世紀末在英國出現的兩個正在形成中的政黨,當時,它們實際上還算不上是完全意義上的政黨。“輝格”一詞起源于蘇格蘭的蓋爾語,意為馬賊。“托利”一詞起源于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1679年,當議會討論詹姆士公爵(即后來的詹姆士二世)是否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時,議員們展開了激烈爭論。贊成的人被對方稱為“托利”,反對的人則被對方稱為“輝格”。漸漸地,雙方各自都以此自稱。后來,雙方的觀點都發生了變化,輝格黨對君主不再持完全的否定態度,因為“光榮革命”后英國君主的權力已經受到種種限制;托利黨也逐漸改變了堅決擁護專制君主制的立場,因為他們幾次恢復舊王朝的企圖都因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而失敗。久而久之,國王發現,無論是輝格黨還是托利黨,當其中一個在議會中占多數時,就最好任命這個黨的成員為內閣大臣,內閣就不會同議會鬧矛盾。18世紀上半期,輝格黨在政治上占優勢,是議會多數黨,故此,輝格黨執政近半個世紀。18世紀后半期,托利黨才得以執政。工業革命以后,兩黨的主張發生一些變化。大約在19世紀30年代,托利黨改稱保守黨,輝格黨改稱自由黨。也有人認為托利黨出現于19世紀60年代。
7.英國首相布萊爾與伊麗莎白二世交談
8.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1837—19xx年),一生模范地履行歷險君主的職責,深受國民的愛戴。
她繼承王位時只有18歲,輝格黨首相墨爾本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個立憲君主,教會她不憑感情用事,心平氣和與民選的首相共事,哪怕她從心底里厭惡這個首相。維多利亞女王變得成熟以后,盡量克制自己,盡管他不喜歡輝格黨領袖羅素,也不喜歡自由黨首相格拉斯頓,但是他仍舊尊重政府領導者的決策。溫斯頓•丘吉爾夸他“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只隔代國王的行動準則”。
【本課教材與前后內容的銜接】
本課是第七單元的第一課,在學新課之前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整個單元,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資產階級代議制。
當今資本主義各國國情各異,政體亦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國家權力都掌握在經選舉產生的議會手中,此即代議制。這一制度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程,至今仍顯示出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17—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封建專制制度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誕生,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為鏟除專制注意,實現政治民主化,同舊勢力進行了艱苦復雜的斗爭,先后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君主立憲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不少國家后來都采用了這一模式。
【如何讓學生掌握本課重難點知識的做法】
①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②對于重點知識可以教給學生巧記憶、巧理解的方法。比如:對于英國君主立憲政體下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列圖是加深理解、記憶
組織 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