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開辟新航路》教案及課件
點擊::第一范文
新課程蘊涵著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師生心靈自由和對靈魂的解放的渴望。
課改下歷史教學追求的是讓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提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在人文精神的培養中,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在新的--中體現出課改之精神,富于課堂教學新的生命力,是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
《開辟新航路》一課題材較傳統,內容相當完善,如何另辟溪徑既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又體現新課改理念,筆者在教學中依據課標的要求做了一些嘗試。從改變傳統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入手,運用自己的實踐知識、根據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力求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心、情、理去想象、感知、體驗歷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概述新航路開辟的過程:迪亞士抵達好望角,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2)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由學生扮演航海之旅中的不同角色,讓學生感知歷史,使學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備的條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
(2)通過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3)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異同,進一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感受和學習航海家勇于探索的開拓進取精神,認識到人類歷史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探索精神永不磨滅的。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出示幻燈片(播放電影《哥倫布傳》的主題曲《sailing》)
師:古道、西風、駱駝,14世紀前后連接東西方的主要商道上留下了人們無盡探索的腳步;15世紀,碧水連天的茫茫大海向人們發出了盛情的邀請,等待人們的將會是什么?那就是《開辟新航路》。
(幻燈片上黃色的大漠與藍色起伏的大海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i am sailing,i am sailing……”遠航的呼聲伴隨著演唱者嘶啞的聲音一次次扣擊著學生的心靈。)
一、探尋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幻燈片)
托勒密留下的傳統地理觀念──赤道附近的海水會“沸騰”,南方炎熱,生命無法存在。
平靜時,大海像一個溫柔的母親,可當它發怒時,強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洶涌的旋渦,排空的巨浪將船只頃刻間掀入海底,這個魔窟的世界會將人推入萬劫難逃的地獄。
長期的海上航行會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嘔的臭水成為生存的支柱,孤獨無時不在,壞血病一次次將生命帶入絕境。
師:知識的貧乏,心理的恐懼,環境的惡劣交相混織在一起,在這樣的情況下,1487年迪亞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從里斯本出發,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當船隊航行到南緯33度的地方時,平靜的海面突然發生了變化,刺耳的風聲呼嘯著掠過海面,暗藍色的巨浪,一道一道,風暴象一頭奔騰不羈的野馬狂奔而來,三桅帆船東倒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另外兩艘像樹葉一樣在海中上下顛簸,狂風將它們向西南方吹 去,海岸線不見了,迪亞士一行人飄在茫茫的大海上。
(無聲的字幕和教師有聲的語言相結合,極大的渲染了航海家們選擇的悲壯,更讓學生感受大海航行的艱難。如此情景的創設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聽課為主動探究,真正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