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18課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
【課程標準】
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課標解讀】
應把握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背景、過程、方針和意義影響;把握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與教訓;把握中共八大的背景、內容與意義影響;把握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八大二次全會總路線的實質與危害。簡單了解“文革”期間國民經濟曲折發展的概況。
【考試大綱】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知識梳理】
一、實踐
(一)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
1.背景: 年底,國民經濟形勢基本好轉, 建設提上日程。1953年,中共中央在 中提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主張。
2. 路線:要求在實現 的過程中,完成對 、 和 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
3.方針:優先發展 ,并強調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關系。
4.實施: 年,國家開始實施“一五”計劃, 年,“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5.成就:到 年底,我國新建了飛機制造、汽車制造、發電設備、冶金設備以及重型機械等工業部門,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中西部地區也新建了鋼鐵、煤炭、電力等工業設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 由此展開。
(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1.目的:為了適應 的要求,早日建成 。
2.過程:
農業:1953年,全國各地試辦以 、 為特征的 。
1955年,頒布《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全國興起了興辦 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