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fā)展
手工業(yè); 年,全國開始試辦 。
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國家采取 、 和 的策略,運用 、
和 等形式,將其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
3.創(chuàng)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行贖買的政策。
4.意義:到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在中國基本確立,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發(fā)展開辟了道路。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50到70年代的探索和失誤
1.成功的探索:
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②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初步奠定了工業(yè)化的基礎。
③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把中國盡快地從 變?yōu)?nbsp; 。
④1960年冬,提出“ 、 、 、 ”的八字方針,調整失衡的國民經濟。
2.探索中的失誤:
①1958年,中共八屆二次會議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忽視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
②1958年,發(fā)動了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 ”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
③1958年,發(fā)動的以“一大二公”為特點的 運動,變革生產關系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④ — 年的文革,左傾錯誤惡性膨脹,嚴重干擾和破壞了國民經濟建設,國民經濟幾乎癱瘓。是一場空前的政治經濟浩劫。
二、經驗教訓
1.立足中國國情,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充分認識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是經濟建設,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3.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fā),不應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
4.尊重客觀經濟規(guī)律,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5.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原則,進一步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思維拓展】
1.歸納概括二十年(1956—1976年)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的失誤、原因及教訓
(1)失誤:①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斗爭估計擴大化。②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片面追求單一的生產關系,追求大規(guī)模和高速度。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忽視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大躍進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不切實際的高速度,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民公社化運動變革生產關系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文革期間以階級斗爭為綱沖擊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