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清朝晚期文化(一)
第一節 清朝晚期文化(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西學熱”的出現。
2.嚴復及其譯著。
3.科學技術的成果。西方科技知識的傳入。龔振磷、李善蘭、徐壽、華蘅芳、詹天佑、馮如等人的成就。
4.新式學堂的興辦和教育改革。京師大學堂、《奏定學堂章程》、科舉制的廢除。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認識中國近代文化發展特點與中國近代社會變化的關系,使學生提高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尋找嚴復與鴉片戰爭時期的抵抗派及稍后的洋務派在學習西方上的異同點,培養學生運用比較能力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
3.通過指導學生理清近代前期思想發展脈絡,培養學生依據基本史實形成事物發展概念的能力和探究歷史發展因素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中國近代文化發展與中國社會變化的關系的教學,使學生增強唯物史觀的教育。
2.通過嚴復、龔振麟、李善蘭、徐壽、華蘅芳、詹天佑、馮如等人的成就的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先進人物始終不忘救國和為國爭光、為中華民族爭氣的赤子之心。增強努力學習世界先進技術,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受到繼承并發揚先輩愛國主義傳統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向西方尋求強國之道的思想界。
2.清朝晚期的教育改革。
(二)難點
1.嚴復譯《天演論》的作用。
2.《奏定學堂章程》。
(三)解決辦法
1.“向西方尋求強國之道的思想界”內容,教師可將清朝晚期時期中國近代思想的發展分為五個層次,即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的“師夷長技以自強”,馮桂芬、王韜等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等大力宣傳西方政治制度和維新變法主張的維新派,傳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等。了解中國思想界逐漸出現西學熱的背景和思想發展的軌跡——工藝技術十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和政治制度。從而啟發學生運用唯物史觀的理論分析思想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分析思想主張的提出及其歷史作用。
2.嚴復譯《天演論》的作用,教師可用閱讀法與談話法,引導學生結合19世紀末中國面臨列強瓜分的民族危機的時代特征,分析《天演論》中的生物進化論與社會進化論的觀點,得出《天演論》的作用是企圖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破除封建意識,喚起民族警覺,論證變法維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達到救亡圖存、自強保種的目的。《天演論》的出版,震動了中國思想界,對維新變法運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通過《天演論》的內容分析,使學生提高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