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清朝晚期文化(一)
然后與教師準備好的簡表進行對照,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認識歷史事件的能力。第三,嚴復及其譯著《天演論》,教師可用閱讀法與談話法,結合時代特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生物進化論與社會進化論的基本觀點,正確理解《天演論》的歷史作用和嚴復的歷史地位,從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和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方面進行分析和歸納。
“科學技術的成果”一目,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增加自然科學方面有關常識介紹,要求學生從新文化的角度去掌握有關知識。然后出示準備好的《清朝晚期的科學技術成果表》,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提高識記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開放引進和走出去學習的必要和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增加民族自信心。
“新式學堂的興辦和教育改革”一目,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設計問題,進行討論。問題為:(二)新式學堂與舊式書院或官學的區別是什么?(主要引導學生從辦學目的、教學內容、培養方向方面予以區別,使學生認識到這是教育改革。)(2)清政府為什么制定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主要引導學生聯系《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社會完全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通過封建科舉制選錄的官吏已經不適應需要了。清政府為維護統治,推行“新政”,要培養新型人才。“西學熱”的發展的推動等。這些都促成了制定新學制,廢除科舉制。)(3)《奏定學堂章程》的進步性與局限性(要點有中國近代第一個系統完備并付諸實施的法定學制,順應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進步性;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從而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這是它的局限性)。通過討論,使學生增強唯物史觀教育,提高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擴展
清朝晚期思想界的“西學熱”和科學技術取得的成果,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為中國革命和科技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七、布置作業
中國近代西學熱出現的原因和表現
八、板書設計
第一節 清朝晚期文化(-)
向西方尋求強國之道的思想界
1.向西方學習思潮的出現
2.嚴復及其譯著《天演論》
3.《清朝晚期西學影響下的近代思想簡表》
科學技術的成果
1.龔振麟首創鐵模鑄炮法
2.李善蘭、華蘅芳和徐壽的成就
3.詹天佑和馮如的成就
《清朝晚期的科學技術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