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張實行仁政
b.主張統治者對人民加強控制
c.主張統治者清靜無為以緩和階級矛盾
d.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10.下列觀點與老子的思想相符的是( )
①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 ②只要能“守靜”,就可以“以弱勝強” ③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 ④“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何可求,從吾所好。”“飯蔬食,飲水,曲肚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且富貴,于我如浮云。”……子曰:“為仁(舊貴族)不富矣,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材料二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顏淵》
材料三 孔子之道,遠傳于四域之外,東經朝鮮,波及日本。南則風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歐美。英、法、德、美、意、奧之學者,熱心研究孔子者,歲熾日烈……就全世界觀之,《論語》之價值,已與《新約全書》競勝。
——(日)島獻吉郎《諸子百家考》
(1)依據材料一,歸納孔子的經濟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上述主張產生的經濟背景。
(2)根據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張。
(3)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問題?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最后的結果)?
材料二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材料三 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
請回答:
(1)從材料一中可看出老子的什么觀點?
(2)從材料二、三中可看出老子的觀點是什么?應如何認識?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第1課 孔子與老子
知識清單
一、1.(1)①仁者愛人 正名 ②為政以德 (3)①有教無類 ②因材施教 2.(1)社會變革 (2)漢代大一統
二、1.(1)①道 (2)無為而治 2.倫理學 思維方式
對點訓練
1.c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中。]
2.d [結合史實分析各項,孔子重視探討社會實際問題,也關心民生,a、b兩項不符合史實;孔子不排除在禮治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c項說法不正確;結合歷史背景看,d項符合題意。]
3.b [“有教無類”意即不分貧富貴賤,所有人都有權利接受教育,這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則。]
4.b [注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沒有任何爭端沖突的德馨社會”,孔子的“仁”思想可以協調社會關系,使社會沖突減少。]
5.d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成為官方統治思想,逐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中國社會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