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
6.b [孔子處于奴隸制開始瓦解、新興地主階級日益形成的時期,新興地主階級要求以暴力打破舊的社會秩序,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專政的政權。孔子主張以“仁”恢復已毀壞的“禮”,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趨勢。]
7.c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這件事情能容忍,那還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換句話說就是: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不能容忍諸侯用天子的樂舞,因為這不符合周禮的要求。]
8.d [題干材料主要闡述了“福”與“禍”對立轉化的思想,反映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9.c [材料反映了老子政治上“無為而治”的思想。]
10.d [老子認為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道”派生出來的,他否認“天命”的絕對權威,排除含①的選項,故答案為d項。]
綜合運用
11.(1)經濟主張:孔子不反對求富,但是認為求富應該符合奴隸制的經濟秩序和道德規范。(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濟背景:奴隸制經濟逐漸衰落,封建經濟興起。
(2)孔子提倡“仁”和“禮”;主張“貴賤有序”“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3)說明孔子的思想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及其影響。第(1)問,從材料一可知,孔子并不反對求富,但要取之有道;經濟背景方面結合孔子生活的時代加以說明。第(2)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強調的是貴賤有序;“子為政,焉用殺?”強調的是應該實行仁政。第(3)問,材料三主要強調的是孔子及其學說的世界影響。
12.(1)其學說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社會總在不停地變化,而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
(2)主張“無為”,這是針對當時社會上普遍出現的暴政、苛政而提出的,他反對統治者的強權政治,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進步性。但他推崇保守落后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又有狹隘守舊的特點。
解析 材料一闡述的是對立雙方相互依存而且互相轉化的觀點;材料二認為統治者盤剝、苛政太多,使人民無法安定生活,主張“無為”;材料三推崇過去的那種“小國寡民”的社會生活。
教材問題解答
閱讀與思考
一是因為儒家學派以“仁”為學說核心,以中庸辯證為思想方法,重血親人倫,重現世事功,重實踐理性,重道德修養。二是在天道觀方面,儒家宣揚“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時又對神靈崇拜作淡化處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現實人事的從屬地位。三是在歷史觀方面,將捍衛三代典章文物當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時亦不排斥對不符合時代潮流的禮俗政令加以適當的變通修改。四是在修身治國方面,它設計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的發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為鞏固政教體制提供了切實可循的途徑。正因為如此,漢代以后儒家學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
解析與探究
材料一認為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材料二擯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主張“無為而治”。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認天命的存在,但對鬼神的存在持懷疑態度。
自我測評
1.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
2.老子將“道”抽象化,概括為普遍的、無所不包的最高哲學概念。在他看來,“道”是凌駕于天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擯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