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大眾傳媒的變遷【特色教案•兩課時】
思考◎除技術因素外,你認為電視普及的因素還有哪些?
①中央電視臺前身。 ◎互聯網的興起
互聯網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而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人互聯網。僅僅過了幾年,中國上網用戶急劇增加,據統計,到xx年6月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1.23億①。 資料回放
互聯網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這里,每個人只需敲幾下鍵盤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識。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 肖恩•馬洛尼
提點:互聯網同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介一樣,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稱為“第四媒介”。網絡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人們還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網絡媒介與其他大眾傳播媒介相比,有哪些優勢?
二、學習延伸
做一次社會調查,看哪種媒體對我國高中生的生活影響最大。
本活動目的是通過學生親自的社會調查,切實感覺到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家庭生活(用品等)的變化。由此引發學生思考,中國民生百年的變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也使人類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學生會親身感受科技推動人類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