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專題二
[內容標準]
列舉1840年至19xx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學習要求]
1.列舉1840年至19xx年間西方列強發動的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史實,說明西方列強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
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愛國官兵英勇抗日、中國臺灣人民反割臺、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事跡。
3.通過愛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精神。
4.列舉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對中國軍民進行活體試驗等侵華日軍的罪行。
5.簡述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幾次重大戰役,中國軍民堅持敵后抗戰等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
6.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7.理解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體會中華兒女萬眾一心、浴血奮戰和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
[整體感知]
從1840年開始,列強憑借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侵華戰爭,掠奪中國資源、破壞中國主權、屠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受盡屈辱與欺凌。但同時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追求民族的獨立,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因此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但同時又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本專題主要講述的就是這兩部分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從1840年到19xx年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國家主權遭受嚴重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軍民為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進行英勇斗爭。3、20世紀30、4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知識清單]
一、1840年至19xx年列強的入侵與民族危機
1、背景、原因:
(1)19世紀上半期,西方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船堅炮利的優勢,在世界各地強占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19世紀后半期,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中國封建落后,內部危機嚴重,清朝妥協腐敗。
2、主要侵華戰爭: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xx年)。
3、結果:中國戰敗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
內容: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
影響: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會。
(2)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
內容:a、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可歸納為:賠二億、割三島、開四商、設工廠)
影響:引起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辛丑條約》(19xx年)
內容:a、向侵華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本息共計9.8億兩。b、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c、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e、允許各國 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沿線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