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影響:清朝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西方列強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
1、政治上:破壞了中國的領土、領海和司法等主權的完整。
2、經濟上:列強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同時通過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筑路等,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3、其它方面:列強剝奪了無數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他們的燒殺搶掠使數以百萬計的無辜百姓流離失所;他們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喪心病狂地毀壞中華文明遺產。
總之,在列強的槍炮下,中國國門洞開,原本擁有獨立主權的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受外國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三、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
1、 三元里抗英
時間:1841年5月(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意義: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愛國精神。
2、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清朝愛國官兵英勇抗日
時間:1894年9月
經過:提督丁汝昌身受重傷;劉步蟾代為指揮英勇奮戰;鄧世昌指揮“致遠”艦撞向日航,英勇犧牲;林永升、葉祖珪等英勇抗戰。
3、中國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背景:1895年,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中國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
經過:參加中國臺灣保衛戰的力量主要有兩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驤為首的義軍;另一支是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
意義:堅持斗爭了五個月,殲滅了三萬多名日軍,中國臺灣軍民為保衛祖國神圣領土完整,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4、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
原因:中日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主要戰斗:在落垡、廊坊抗擊八國聯軍進犯北京;在北京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
結果: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和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最終失敗。
意義:義和團運動在中國近代反帝愛國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義和團戰士不畏強暴,英勇斗爭,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的實現;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臺。中國軍民抗御外敵,堅決捍衛民族尊嚴,是列強未能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四、 偉大的抗日戰爭
(一)、侵華日軍的罪行
1、發動侵略戰爭,侵占中國領土
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八一三事變”侵占上海,進攻南京,其后侵占大半個中國。
2、屠殺蹂躪中國軍民: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屠殺中國軍民達30萬人。制造了許多南京大屠殺式的慘案。
3、違背國際公法,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在中國土地上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慘無人道地用活人進行試驗,并在20個省實驗細菌戰和毒氣戰。(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隊)
4、實行“以華制華”,利用漢奸,扶植傀儡政權。日本對淪陷區的殖民掠奪
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1、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的重大戰役
1937年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太原會戰中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1938年徐州會戰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消滅日軍1萬人,取得抗戰以來最大勝利;1940年5月年棗宜會戰中,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壯烈殉國;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進行了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