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背景: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其后多次發動侵華事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經過:
(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2)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3)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開始全面侵華,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
(4)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5)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意義:(1)從此抗日戰爭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是抗 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最重要原因。(2)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實現了合作抗日。
3、中國軍民的敵后抗戰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共同抗日。
過程:(1)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2)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3)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首府在延安。陜甘寧邊區是抗日戰爭的總后方和指揮中樞(4)18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進行了百團大戰;(5)少數民族抗日武裝有:蒙古抗日游擊隊、回民支隊等。
意義:敵后戰場發展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三)抗日戰爭勝利
時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10月25日,中國臺灣光復。
[重點突破]
1、有人認為鴉片戰爭是在執行一種使命,它是用一種侵略手段來達到使中國向世界開放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試給合史實評論這一觀點。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是打開中國的市場,其性質是英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 ;(2)鴉片戰爭的主觀后果是使中國領土和主權開始遭到破壞,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難;(3)鴉片戰爭的客觀后果是使中國閉關鎖國逐步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加速中國社會內部的變革。
這一觀點是不正確的,只看到了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客觀影響,而忽視了它的主觀目的和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2、抗日救亡運動為什么會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日本侵略加劇的形勢,使國民政府不得不抗日;中國共產黨的努力爭取。
3、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原因:
⑴國共合作,全民族團結抗戰;⑵兩個戰場相互配合;⑶中共的主導作用;⑷海外華僑和國際援助;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
4、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共御外敵,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中國收回了祖國寶島臺灣,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