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鴉片戰爭
材料二:“這是把我們將來和這個帝國(指中國)的商務,安放在穩固而廣闊的基礎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機會。”
----《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件》
學生:回答。
師:禁煙運動的消息傳到英國,不法英商游說英國政府,抓住這次機會發動對華戰爭。英國政府為了從根本上打開中國市場,打著保護中英貿易的旗號,發動了鴉片戰爭。所以這場戰爭不是打不打的問題,只是早和遲的問題。禁煙運動只是借口中英之間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由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推動的,根本目的在于打開中國大門,變中國為它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中國的禁煙運動僅是英國發動戰爭的借口和導火線,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必然會尋找其他借口挑起戰爭。中國的禁煙運動只是因為阻斷了英國的商路,所以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線。這是直接的原因。而追溯其根本原因,其實跟英國為什么要走私鴉片的原因一樣,就是為了把中國變成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ppt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三)鴉片戰爭的經過
師:1839年10月,英國政府作出了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內6月,由48艘英國軍艦和4000士兵組成的“東方遠征軍“,抵達廣東海面挑釁,鴉片戰爭爆發。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于廣東防御嚴密,英軍無隙可乘,就沿海北犯,進攻廈門。廈門守軍英勇奮戰,擊退英軍。英軍繼續北上,一度攻占了浙江定海,最后達到天津白河口,威脅北京。清政府此時大為恐慌,與英軍談判,表示只要英軍撤回廣東,就懲治林則徐。于是,英軍南下廣東。道光帝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方議和。
第二階段:1841年1月26日英軍強占了香港島,作為繼續侵華的基地。道光帝感到有失尊嚴,對英宣戰。英軍擴大侵華,又攻占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軍艦隊抵達南京下關江面,揚言要架炮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
師:在鴉片戰爭中,也涌現了許多許多愛國官兵以及人民群眾英勇抗戰的事跡。如在1841年2月,英軍在大舉進攻虎門時,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英勇抵抗,壯烈殉國。同年5月英軍攻占了廣州城外的炮臺,侵害百姓。5月底,廣州三元里人民自發組織抗英斗爭。
(ppt)
(四)戰爭的結局與影響
1.條約簽訂及其危害
師:1842年8月初,英國軍艦闖到南京下關長江江面。8月29日,中國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師:分析條約內容及其危害:割地:損害中國的主權。賠款:不但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困難,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更為嚴重的是它開創了侵略者勒索賠款的惡例。開口通商:使東南沿海門戶大開。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東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強的威逼下開放的,因此它損害了中國的貿易主權。協定關稅:這表明關稅稅則中國自己不能做主決定,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同時,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以“利益均沾”為借口,紛紛效尤。這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就落入到所有與中國通商的資本主義國家手中。《南京條約》是近代歷史上外國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國的領土、關稅、貿易主權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