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復習教案
學習延伸
1.探究活動:搜集資料,統計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同哪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列出簡單表格。
提示:可以讓學生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查閱相關內容,然后按建交先后順序填充在表格里,表格應該包括國家和建交時間,查找過程中注意當時有些國家今天已經并入別的國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有的國家已經分為幾個主權國家,國家名稱也有變化(如蘇聯、南斯拉夫)。
2.爭鳴:一種說法是“弱國無外交”。另一種說法是:“無論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你怎么看這個問題?聯系新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和舊中國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弱國無外交”,其潛臺詞是“落后就要挨打”,強權即公理,弱國在外交上只能任人擺布、不能跟強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它更多地強調國家實力在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忽視了各國在維護外交主權面前是平等的,各國在維護國家利益面前是平等的,忽視了外交官的主觀努力,忽視了外交中各種因素都在起作用,忽視了各種力量間的制衡、變換。而后一種觀點所強調的正是前一種觀點所忽視的,它是針對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國際關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強權政治而提出的,意在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
在學生確定各自的觀點之后,首先,要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中國政府在這兩次會議上進行外交斗爭的經過,要把兩次會議上中國的地位、斗爭及所起的作用作為重點;第二步,找出和自己觀點相印證的史實,同時找出對自己觀點不利的史實,對史料加以組織,并補充其他相關的史料;第三步,在爭論的過程中要作到有理有據、論從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