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的對外友好交往教學設計
②吉備真?zhèn)淠贻p時,隨日本遣唐使來長安留學,研習儒家經典、天文歷算、軍事等,
③鑒真應日本僧人約請,東渡日本傳授佛法。他和弟子在奈良設計建造的唐招提寺,
是建筑藝術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視為國寶。
四、和東南亞、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
1.和東南亞國家的往來
①隋唐時,中國和今天東南亞(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和馬來半島)的一些國家
都有往來。
②中國和今天東南亞一些國家互派使節(jié),交換土特產品。
③以佛教為紐帶,中國和印度半島各國的交往大大加強。
④隋煬帝時,派人出使馬來半島,半島上的赤土國也派王子回訪,受到隆重接待。
2.中印經濟文化交流
①印度稱為天竺。貞觀時,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來郁金香、菩提樹,唐太宗派人去
天竺學習熬糖法。
②中國創(chuàng)立的十進位記數法,推動了天竺數學的發(fā)展。
3.玄奘、義凈西游
①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獎和義凈起了重要作用。
②玄奘在貞觀初年,為探求佛學,從長安出發(fā),歷經艱險,到天竺鉆研佛學,成為公
認的佛學大師。奉唐太宗之命將老子的《道德經》譯為梵文,介紹到天竺。
③義凈在唐高宗時由廣州出發(fā),浮海至天竺研究佛學,后來又到今印尼搜集佛經。武
則天時他回到洛陽,帶回大量佛經,并撰寫《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書。
五、和中亞、西亞、歐非各地的交往
1.和中亞一些國家的交往
①中國的鄰國阿富汗以及中亞一些國家,同隋唐往來密切;
②這些國家一再遣使前來,每次都帶來名馬、異藥等珍貴特產。
2.和波斯的往來
①隋朝時,中國和波斯已互遣使節(jié);
②唐朝時,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擾,其王卑路斯及兒子先后前來求援,后客死唐朝。
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國開設“波斯店”,做珠寶、香料生意。
3.和大食的往來
①從唐高宗起,大食與中國通使,持續(xù)了一個半世紀中。
②在唐朝,中國的造紙術傳入大食。
4.和東羅馬的往來
①唐朝和東羅馬有使節(jié)往還。
②東羅馬的醫(yī)術、雜技在這時傳入中國。
③唐朝的絲綢、瓷器大量運往歐洲。
5.和非洲的往來
①唐朝時和非洲也有來往,《新唐書》上有這方面的記載。
②唐朝人杜環(huán)在北非、東非留下了行蹤。他撰寫的《經行記》記載了非洲的風土民情。
③史書里還記載東非索馬里使者,在唐太宗時來到中國,受到很好的接待。
④非洲發(fā)掘出土的陶瓷殘片包括唐三彩和邢窯、越窯的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