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3.隋唐:(1)制度: ________。________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立________,科舉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2)影響:①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②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③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解疑精講】
⒈ 三省六部制的實質是什么?它的確立對古代政治發展有何積極作用?
⑴實質: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維護封建統治。
⑵作用:
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相互監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
②三分相權,保證了君權的獨尊,大大加強了皇權專制。
③它是我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
⒉ 行省制的目的、內容和影響是什么?
⑴目的:吸取宋朝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教訓,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⑵內容:山東、山西、河北由中書省直轄;其他地方設行省;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進行管理。行省擁有軍、政、財大權,省的最高長官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
⑶影響:行省制的確立,加強了元朝的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省制的開端。
⒊ 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弊端
⑴特點:
①中央嚴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獨立的行政體系。
②地方服從中央,中央服從皇帝。
③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管理。
④地方權力分散。
⑤中央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監督、考核。
⑵弊端:
①地方官對中央和君主絕對依賴,難免人浮于事,影響地方工作效率。
②地方缺乏自主權,難以實施有效管理。
【案例導析】
1.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
a:防止宰相權重控 b:完善中央集權
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擴大民主權利
答案:a
解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此題考查的是唐朝三省制的目的。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其實是把原來宰相的權力分化開來,防止宰相的權力過重,威脅到皇權。其中c項是地方官制調整的目的,b項是三省六部制的一個結果(或作用),d項與題意明顯有偏差,答案為a項。
[思維點悟]
1.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對于歷史現象,要通過從階級本質、階級利益等方面來分析其行為政策的本質。皇帝制作為地主階級維護其利益的一種制度,保持其穩定是符合其階級利益的根本。
2.下列制度實行以當時的歷史起了積極作用的有:①秦的中央集權制②元朝的行省制度③隋唐的科舉制度④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史實的理解認識能力。對歷史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制度,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一種制度的產生是和當時歷史趨勢有關的,①②③④幾種制度產生時,在當時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