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案
4、 看眼看世界雖然阻力很大,但它開了向西方學習之窗,產生了深刻影響------。
5、 從林魏“師夷長技”來看思想特點:軍事科學技術(器物層次)。原因鴉片戰爭直接看到的是西方的“船堅炮利”
過渡:雖然沒有真正的實踐并且只停留在器物層次,但為中國
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準備。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出現的洋務派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分析填表:
1、什么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封建地主階級立場決定——“師-------”
2、代表:所做4項重大實踐活動——洋務運動
3、為什么會形成洋務派,而且是清朝的勢力派,甚至連晚清封建頑固派慈禧太后也支持洋務運動——背景簡析。
4、結果原因回憶,意義分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也就是說他們總想把西方先進的軍事、經濟技術來稼接到落后的社會制度上來,這種努力是注定會失敗的。甲午戰爭至少宣告的洋務運動在軍事上的失敗,但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創辦近代學堂,是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洋務派有計劃地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據統計,洋務運動期間共派出留學生200多名。這些留學生不但學習到了外國語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學、軍事技術以及某些社會科學知識,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情況。他們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文化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詹天佑、嚴復等。
總之洋務派倡導的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的發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于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
6、 課本[思考]有人說:洋務派是林魏的繼承者,是否有道理?——引出特點
過渡:1、洋務運動30年有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務運動學西方技術錯了?沒有,但遠遠不夠
2、早在洋務運動實施過程中,一批積極參與洋務或與洋務有密切聯系的有識之士已經覺察到洋務運動有不少弊病,認識到如果向西方學習僅僅局限于“器物層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涉及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這是代表著一種輿論和思潮的萌發,為維新變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我們稱之為早期維新思想
三、“維新變法思想”。
早期維新思想
分析填表(簡單處理)
1、 代表屬于什么階層
2、 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主張實際上就是要求在中國進行變革維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對舊事物,這里指發展資本主義。
3、 為什么會在19世紀60、70年代出現?——原因
4、 注意其兩點局限性:一是沒有完整的理論;二是沒有付諸行動。盡管如此,對康、梁維新思想有何影響?——意義
維新思想的發展
過渡: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
1、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聯系進化論)已經屬于名正言順的什么階級?